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四十回 濟南破忠臣就義 鐵公祠佛山倒影

到了約定之日,朱棣帶著護衛,騎著戰馬雄赳赳地入城了,他剛過了護城河,城門果然大開。還未等朱棣踏進城門時,突聽頭頂有呼嘯之聲,朱棣大叫不好,連忙勒馬掉頭。結果,鐵閘還是早落了一步,未能砸中目標。

這是《明史》的說法,而《明史紀事本末》說:

燕王比入門,門中人呼千歲,鐵板亟下,傷燕王馬首。王驚,易馬而馳。

意思是,鐵閘已經砸中朱棣坐下的馬頭,朱棣距離死亡,也就一步之遙。朱棣換過部下的戰,倉皇而逃。

最讓人遺憾的是,負責收吊橋計程車卒沒想到鐵閘會提前掉落,慌亂中也未能及時收起吊橋,朱棣在護衛的保護下驚險逃脫。

黃河水滔滔,濟南城外一陣慌亂和嘈雜之後,雙方人員都憤怒不已。對於站在濟南城頭上的那個文官來說,一場蓄謀已久的詐降和伏殺,遺憾收場,他痛心疾首,仰天長嘯,感慨自己時運不濟,連老天都不幫自己。對於騎在馬背上遙望濟南城的那個藩王來說,一場期盼多時的勝利和喜悅,結局翻轉,他虎口脫險,後背溼透,感嘆自己當真命大,差一點就命喪黃泉。

如果,鐵鉉得手,靖難之役將提前結束;如果朱棣被殺,歷史將被改寫。可惜,歷史沒有如果。

朱棣險些被殺,以他的性情,怎能輕易放過鐵鉉,朱棣從各地調來更多的兵馬,猛攻之餘,打算用火炮擊破濟南城,如此,鐵鉉危矣!

就在濟南城牆將要被轟破時,鐵鉉又想了一招,他命人畫了許多朱元璋的畫像懸掛在城頭,又親自寫上朱元璋的牌位分別放置在各個垛口。鐵鉉的這一招,果然令朱棣投鼠忌器,燕軍不再開炮。因為,朱棣若是開炮,就是不孝,“清君側”就站不住腳了。

朱棣和鐵鉉的對峙,耗時頗多,寸功未建,最後,遠在北平的姚廣孝給朱棣來信,建議他收兵回燕,再圖後舉,最終朱棣撤兵。

朱棣自從起兵以來,雖然想拿下耿炳文鎮守的真定,但更想得到濟南。因為濟南居於北平和金陵(南京)之間,若拿下濟南,進可直取金陵;退可斷南北通道,沿河固守。只可惜,朱棣的計劃,因為一個鐵鉉,不得不宣告計劃破產。

朱棣從建文二年六月初八圍攻濟南城,到九月初四撤軍,前後共在濟南耗費了3個月時間。這三個月,是鐵鉉的高光時刻,鐵鉉也因此被濟南人譽為“城神”。

朱允炆用耿炳文、李景隆兩位“戰神”都未能擋住朱棣的碾壓,沒想到一個文臣竟然起到如此作用。正是依仗鐵鉉等人的阻擊,朱允炆才得以喘息。因此,當朱棣退兵之後,朱允炆大喜,以鐵鉉兼兵部尚書,並封賞鐵鉉三世。

建文二年冬天,朱棣重整兵馬,攻打東昌(聊城)。鐵鉉和盛庸合作,殺掉了朱棣麾下大將張玉(英國公張輔的父親),朱棣損失慘重,不得不再次撤兵返回北平,這是朱棣第二次栽在鐵鉉的手上。

東昌之戰是靖難之役爆發後,南軍取得的第一次大捷。朱允炆聞訊手舞足蹈,不僅將朱棣兵敗的訊息告知太廟,還在太廟裡喜極而泣。

鐵鉉和盛庸打贏東昌之戰後,對朱棣的影響很大,史載:自燕兵犯順,南北日尋干戈,而王師克捷,未有如東昌者。自是燕兵南下由徐、沛,不敢複道山東。

鐵鉉成了讓朱棣繞著走的男人;鐵鉉鎮守的濟南,讓朱棣不敢面對,他要避開鐵鉉,改道他處。

建文三年底,朱棣打算繞過山東,不再和鐵鉉、盛庸等人糾纏,而是率軍直取京師。在擊敗平安之後,燕軍一路南下,長驅直入,取徐州,奪靈璧,下揚州,拿下鎮江,直逼南京。朱允炆大驚,連發幾道聖旨給北方几大守將,其中就包括鐵鉉。朱允炆發聖旨讓遼東守將楊文帶兵10萬和鐵鉉會合,以斷絕燕軍的後路。結果楊文在半路上被朱棣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