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八十五回 五龍潭碧波盪漾 蛤蟆精煞氣反噬

王小q在五龍潭門口的石制大牌坊旁邊依著,似睡非睡,好像在等著什麼。

這座牌坊由四根石柱、三個門洞組成,石柱上都雕刻著灰褐色的神龍,神龍神態各異,身子繞柱子而上,龍頭向天長嘯,看著很有氣勢。牌樓中間上也鑲嵌著一個大大的龍頭浮雕像,龍頭上方描金三個大字“五龍潭”,遠遠望去格外醒目。

天下泉城濟南的眾多泉水中,五龍潭是一處水質最好、風景獨特、最為神秘莫測和頗有神奇故事的名泉。

五龍潭,也稱烏龍潭、龍居泉、灰灣泉等,屬濟南72名泉之一。其位於濟南老城西門外,南臨趵突泉,北接大明湖,在天下第一泉景區五龍潭公園內,屬國家5a級旅遊景區。五龍潭石砌泉池,南北長達70米,東西寬約35米,水深4米以上,常年湧流,久旱不涸。

據《水經注》記載,六朝時就有五龍潭,其水域頗大,為大明湖之一隅,稱淨池。宋代時五龍潭稱四望湖,到元時水面大幅縮小,後來又幾經變化。潭周曆代都建有一些標誌性建築物,如北魏有大明寺、客亭,大明湖就是因大明寺而得名。客亭,後來也稱臨淄亭、古歷亭、歷下亭、水簾寨等,尤其是“歷下亭”是濟南家喻戶曉的著名景點。唐天寶四年杜甫與李邕宴飲歷下亭,尚有杜甫“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的千古絕唱。古大明湖消亡後,五龍潭歷下亭也不復存在,慶幸的是後來又在今大明湖東南湖心島上重建了歷下亭,儲存至今。

以五龍潭為中心建設的五龍潭公園,小巧玲瓏型,其風格兼具南北造園之精華,是以泉、潭、池、溪、港等為主要景觀展開佈局的水景園。賞泉戲水,尋幽靜心,片片水域碧波盪漾,澄澈如鏡,水木明瑟,錦魚戲遊,素有“夾岸桃花,恍若仙境”之美譽。每到傍晚,月輪初升,倒影入潭,曲欄畫橋隨波晃動,如夢如幻。每當雨後新晴之時,潭水湛藍,蘚苔靛青,垂楊滴翠,更顯清幽,世稱“蒼生霖雨”。

五龍潭既是濟南一處名泉,更是一處著名泉群。除本泉外,圍繞五龍潭周圍還有泉池二十七處,他們共同組成五龍潭泉群。其中屬於濟南72名泉的共有11處:五龍潭、天鏡泉(江家池)、古溫泉(原稱溫泉)、懸清泉(又稱賢清泉、三娘子灣、李家池子)、回馬泉、濂泉、西蜜脂泉、月牙泉、官家池、玉泉和虯溪泉;另外還有七十三泉、潭西泉、淨池、醴泉、洗心泉、靜水泉、青泉、赤泉、井泉、濼溪泉、裕宏泉、東蜜脂泉、東流泉、北洗缽泉、顯明池、睛明泉、聰耳泉等17泉,也各具特色,令人神往。

濟南被譽為天下泉城,不僅泉水眾多,且水質上乘,而五龍潭泉群的水質又是五大泉群中最好的,泉水經大明湖,或西濼河,注入小清河,最終入渤海。

五龍潭泉群的每個泉都有不同的來歷,都有傳奇迷人的故事。比如,泉群中的第二大泉天鏡泉,其位於五龍潭公園南門內西側,因清郝植恭將其列入《七十二泉記》而成為名泉。明朝歷城人江浚,正德十四年中舉,官至陝西按察副使,其六世祖江湖,始來濟南定居時就在該泉邊,其後便稱“江家池”。明萬曆年間,曾任歷城知縣的山東提刑按察副使張鶴鳴以該泉清澈見底,日月星雲倒映水內如天垂鏡為由,改名為“天鏡泉”。

再比如七十三泉。本來濟南只有七十二名泉,怎麼會出來一個七十三泉呢?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桂馥和他的朋友集資在五龍潭西側修建“潭西精舍”,作為四方文人聚會詠詩下榻之處。在打地基時挖出一泉,汩汩噴湧,猶如冰壺。桂馥甚喜,便大宴賓客,為泉起名為“七十三泉”。並賦詩稱:“名泉七十二,不數五龍潭。為勞算博士,籌添七十三。”該泉以自然石駁岸,玲瓏別緻,水從石隙流出,匯入五龍潭。今潭西精舍雖已不復存在,但在其原址上建設的“名仕閣”,既為上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