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痛不如短痛,殺他們一百萬人,總比每年餓死幾千萬人要划算是不是?
佛陀前輩,聽說這三年你一直都在雲遊四海,想必早就摸清楚了整個大夏王朝的流民山匪的數量和原因了吧?
你們佛家講眾生平等,幾千萬條老百姓的命跟幾百萬軒轅皇族族人對比,孰輕孰重你心裡應該有數吧?
你有辦法救他們嗎?”
葉從文單刀直入地說道,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盯著佛陀看,似乎早就對答案瞭然於胸。
佛陀在大夏雲遊三年,表面上是雲遊四海散心,其實是去三十六郡查明情況。
不僅要查獵魔衛扇動老百姓造反的方法,更要查老百姓為什麼要跟著葉從文造反的原因。
不查不知道,一查簡直就是嚇一跳!那些流民山匪數量之龐大,遭遇之悽慘,簡直就是駭人聽聞!
每年足有上千萬人命喪黃泉,究其原因,竟然是賦稅太重的原因,很多流民山匪之前都是老老實實本本分分的種糧人。
可是辛辛苦苦大半年,最後竟然連自己的口糧都攢不住,豐年還災年的賬,災年就靠豐年省下來的糧食度日。
若是天公不作美,連續整上兩個災年,就會有很多人因為無法繳納稅銀,從而跑到別的地方當流民山匪。
別看一個村落沒幾人,積攢到縣府時,往往一個縣府都有幾千上萬人。
這些人拖家帶口,食不果腹衣不蔽體,在山上找不到吃的,就只能下手搶糧,惹得民怨官怒。
各地縣衙怕這些流民山匪流浪到自己縣府,引起民憤,也怕它們糟蹋農田,影響了稅銀,所以不停地加大人手,清剿山匪,驅趕流民,致使縣衙養得雜役官兵越來越多。
官兵太多,又造成縣衙的稅銀根本就不夠用,所以縣衙又想盡辦法巧立名目,加大稅收力度,最後就形成惡性迴圈。
佛陀曾一層一層追尋上去,從縣衙到州府再到郡府甚至軒轅皇宮。
各層都有各層的難題,各層都有各層的無奈。
縣衙要想完成徵稅任務,就要養龐大的徵稅衙役,一成稅銀也就剛剛夠衙役們的俸銀。
再往上的州府郡府甚至是軒轅皇宮,還有獵魔衛驅妖師控鱗手三隻龐大的隊伍要養,更有皇親國戚,功臣世家要撫卹,算來算去也是省無可省。
哪怕自己找到代理朝政的太子殿下,也沒有對策來解決這個問題,縱使他願意大赦天下,少收五成稅銀,那也只能管一年,到頭來還是老樣子。
所以時間一長,佛陀也陷入了迷茫中,覺得這個問題相當複雜,根就沒有有效的解決對策。
後面來到獵魔衛的管轄範圍,仔細一查,發現這些人只收兩成半的稅,其中還有一成用來修建水庫和河堤,居然能做到國泰民安,拱垂而治。
所以這讓佛陀對葉從文的辦法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從而也讓佛陀支援軒轅皇族的心徹底動搖了。
今天見到葉從文字尊,自然是要問個清楚。聽到葉從文問話,佛陀想了想,毫不猶豫地把心中的問題說了出來:
“照你這麼做,那以後怎麼對抗三大神族的入侵呢?畢竟這一成稅銀光養你們獵魔衛都不夠,驅妖師控鱗手這些阻擋妖禽異鱗的修士的稅銀又從哪裡來?”
“把他們都解散了,從今往後不就不需要稅銀了?”
“都解散了,誰來阻擋三大神族的入侵?”
“佛陀前輩,你有沒有想過,其實妖禽魔獸和異鱗根本就看不上我們人族這點土地呀?
它們又不會種田養豬,要咱們這土地幹嘛?
你自己好好想想,這麼多年來,到底誰才是入侵的主體?是三大神族來我們人族搶奪神藥聖藥的多,還是咱們人族去魔獸山脈九天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