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長鶯微微側過身去,對著隨心使了個眼色,隨心會意地點點頭,從袖子裡拿出一個暗紅色的描金盒子,然後走到蕭長鶯身邊遞給她。
蕭長鶯接過盒子,輕輕地開啟蓋子,裡面露出一塊精美的玉佩,玉佩上雕刻著幾株栩栩如生的竹子。她微微一笑,將盒子遞給蘇景寒,柔聲道:“這是我前幾日外出時偶然看到的,當時就覺得非常適合蘇公子,今日見到蘇公子,倒是省去了專門派人送去的麻煩,還請蘇公子笑納,莫要嫌棄才是。”
蘇景寒連忙伸出雙手接過盒子,微笑著說:“蕭姑娘太客氣了,如此珍貴的禮物,景寒怎會嫌棄?多謝蕭姑娘的美意。”他開啟盒子,仔細端詳著那塊玉佩,眼中的喜歡真真切切。
蕭長鶯看著蘇景寒喜歡這塊玉佩,心中也感到十分高興,繼續說道:“蘇公子能喜歡就好。”
兩人又交談了幾句,蘇景寒便告辭離開了。蕭長鶯望著他離去的背影,心中不禁想起之前查到的關於蘇景寒的情況。
蘇家原本是當地的名門望族,家境殷實,地位顯赫。然而,命運的轉折點卻在蘇景寒父親外出經商時悄然降臨。那一次,他父親遭遇了可怕的海難,不幸離世,留下了蘇母和年幼的蘇景寒,以及剛出生不久的弟弟蘇景陽。
從此,孤兒寡母的生活變得異常艱難。大伯一家趁機霸佔了蘇家的家產,不僅如此,他們還心懷叵測,企圖謀害蘇母和蘇景寒他們,以絕後患。蘇母為了保護兩個孩子,她毅然決然地帶著他們踏上了逃亡之路。
一路上,蘇母用她那瘦弱的身軀,為孩子們撐起了一片避風港。儘管生活困苦,但蘇景寒和弟弟蘇景陽在母親的呵護下,慢慢地長大了。
然而,命運的殘酷並未就此停止。在蘇景寒十歲那年,蘇母積勞成疾,最終病死在了逃亡的路上。這對蘇景寒來說,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但他還有弟弟,母親不在了,照顧弟弟的重任就落在了他的肩上,他不能倒下。
埋葬了母親後,蘇景寒帶著弟弟繼續逃亡,兩個小男孩,一路艱辛可想而知。
終於,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他們遇到了一夥土匪。這夥土匪雖然以搶掠為生,但是他們的首領看到蘇景寒和弟弟的可憐模樣,卻動了惻隱之心,決定收留他們。
兩兄弟也算是幸運的,在這個土匪窩裡,他們得到了暫時的庇護。土匪們給他們提供了食物和住所,讓他們能夠慢慢長大。而首領更是看中了蘇景寒聰明好學的特質,認為他是個讀書的料子,不僅讓他有機會讀書識字,還請了一位先生來教導他,期望有一天他能夠出人頭地,幫助他們擺脫土匪的身份,過上正常的生活。當然,不發達也無所謂,不過是指縫裡漏出的那點錢而已。
蘇景寒十分爭氣,他不僅精通經史子集,而且對於兵法戰略也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和認識。土匪頭子對他越來越器重,在他成功透過童試、鄉試後,更是鼓勵他到上京城去參加科考,希望他能取得更好的成績。
然而,在上京的路上,蘇景寒的運氣似乎不太好。他的盤纏被偷了。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他意識到如果派人回去取錢,也不能保證錢能安全送到他手中。於是,他果斷決定混進南地的難民隊伍中,一路上,他經歷了許多驚險,但最終還是平安無事地抵達了上京城。
到了上京城後,蘇景寒開始尋找機會展示自己的才華。終於,他遇到了姜遂,併成為了他的謀士。
不太嚴格地說,他這樣的人,從某種意義上補齊了蕭長鶯沒見過人間疾苦的短板。在很多事情上,他可能會有一些獨特的看法和見解。比如說南地難民的事情,蕭長鶯前幾天跟太后討論過這件事情,她把蘇景寒的看法跟太后說了,太后很是誇讚了他一番,還說有機會想見見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