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東晉官員徐祚之

徐祚之,乃東晉時期東海郯人士(現今山東省郯城縣),曾出任過上虞縣令一職。他乃是東晉左將軍徐寧的孫子,而南朝宋的開國功臣徐羨之便正是他的兒子。有關此人的記載,僅僅知曉其活動於晉安帝司馬德宗和晉恭帝司馬德文統治時期。

晉安帝司馬德宗出生於公元 382 年,表字安德,乃是晉孝武帝司馬曜的嫡長子,同時也是晉恭帝司馬德文一母同胞的兄長。他來自河內郡溫縣(如今位於河南省焦作市溫縣一帶),貴為東晉王朝的第十代君主,自公元 397 年起直至公元 419 年期間在位執政。

話說這司馬德宗的早年經歷,著實有些不同尋常。他降生於太元七年(即公元 382 年),作為晉孝武帝司馬曜的第一個孩子,自然備受矚目。司馬曜膝下共育有二子,長子便是司馬德宗,而次子則為司馬德文,且司馬德宗年長司馬德文四歲,他們二人的生母皆為陳淑媛。在太元十二年八月辛巳日(也就是公元 387 年 9 月 16 日這天),年紀尚幼的司馬德宗就已然被冊立為東宮太子了。

登基為帝

太元二十一年九月庚申日這一天,天空陰沉沉的,彷彿預示著一場巨大的變故即將降臨。就在這個看似平凡的日子裡,令人震驚的事情發生了——孝武帝竟遭張貴人殘忍殺害!訊息傳出,朝野上下一片譁然。

僅僅過了一日,也就是九月辛酉日,太子司馬德宗在眾人矚目中登上皇位,繼承大統。新皇登基後的第二年正月,新年伊始,永珍更新,司馬德宗決定更改年號為隆安,寓意著國家能夠迎來繁榮昌盛、安寧祥和的新局面。與此同時,他冊立妃王神愛為皇后,母儀天下。

然而,據《晉書》記載,這位新皇帝司馬德宗生來愚笨,甚至連春夏秋冬這樣基本的季節變化都無法分辨清楚。正因如此,自安帝繼位之後,東晉皇帝原本至高無上的權力開始大幅下降。朝外,眾多將領紛紛擁兵自重,實際上已經不再聽從君主的命令;而朝內的權力,也逐漸落入了大臣們的掌控之中。

在安帝統治的初期,朝廷的各項政策主要由以太傅身份攝政的會稽王司馬道子負責主持。說起這司馬道子,他乃是晉孝武帝司馬曜的同胞弟弟,起初擔任司徒一職,並受封為會稽王。待到司馬德宗即位之時,便任命司馬道子為太傅,讓其代為攝政。憑藉著親叔叔這一特殊身份,司馬道子得以順利地輔佐幼主,進而牢牢掌握住了東晉的大權。

時光荏苒,轉眼間來到了隆安元年(公元 397 年)。此時的司馬德宗已然年滿十六歲,按照常理來說,應當具備一定的理政能力。於是,太傅、會稽王司馬道子表面上宣稱要將政權歸還於皇帝,但實際上,朝政大權依然緊緊握在他的手中,絲毫未曾放鬆。司馬道子此人昏庸無能且生性怯懦,對於那些阿諛奉承、心懷叵測的奸臣之言偏聽偏信,整日裡只知專注於搜刮民脂民膏以滿足自己窮奢極欲的生活需求,絲毫不顧國家政事與百姓死活。如此一來,東晉王朝的朝綱日益敗壞腐朽,地方上的各方勢力則趁機如野草般瘋狂滋長蔓延開來。廣大窮苦民眾不堪重負,被迫揭竿而起發動起義,此起彼伏的暴動使得東晉王朝原本所剩無幾的威望徹底喪失殆盡,中央政府的權力也因此急劇削弱。

時間來到隆安元年(公元 397 年),鎮守京口的將領王恭以及駐守江陵的殷仲堪二人,由於對司馬道子的所作所為深感憤恨與不滿,一怒之下毅然決然地率領各自麾下兵馬起兵公然反抗朝廷。與此同時,桓玄、庾楷等一眾野心勃勃之人亦聞風而動,紛紛選擇響應他們的行動。一時間,四路大軍浩浩蕩蕩向京城進發,來勢洶洶。面對這突如其來的巨大危機,司馬道子頓時慌了手腳,完全不知該如何應對。慌亂之中,他竟然乾脆利落地將手中所有政權一股腦兒地交予其子司馬元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