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南朝宋大臣徐豁

徐豁,表字萬同,乃是東莞郡姑幕縣人士。他乃中散大夫徐廣兄長之子,於南朝宋時期為官。

在其早年生涯中,徐豁展現出了非凡的才能和見識。晉安帝隆安末年,他擔任太學博士一職,彼時正值桓玄輔佐晉朝之時。在此期間,徐豁還曾出任中外都督這一要職。當時,有一項關於敬禮的規定引起了爭議,徐豁大膽地提出自己的觀點:“按照禮儀規範,應向內外武官表示敬意,但太宰、司徒這類職位並不屬於軍隊職務範疇。因此,對於琅邪王不應當施加敬禮。”然而,他的這番言論卻觸怒了桓玄,桓玄暗中示意中丞將徐豁免職。

幸運的是,隨著桓玄最終的敗亡,徐豁得以重獲啟用。朝廷先是任命他為秘書郎,而後又讓他相繼擔任尚書倉部郎、右軍將軍何無忌的功曹等職務。不僅如此,他還兼任鎮南參軍以及祠部郎,並先後出任永世令、建武司馬、中軍參軍以及尚書左丞等重要職位。

到了永初初年,徐豁更是得到重用,被委以徐羨之鎮軍司馬及尚書左丞的重任,此外還兼任山陰令一職。值得一提的是,徐豁曾經兩次擔任中丞,三次出任縣令。無論身處何種崗位,他總能將各項管理工作處理得井井有條,其卓越的治理能力備受時人的推崇與讚譽。

元嘉五年(公元 428 年),朝廷決定任命徐豁擔任持節一職,並負責督導廣交二州的各項軍事事務,同時授予他寧遠將軍、平越中郎將以及廣州刺史等官職。然而令人惋惜的是,尚未等到正式拜官就職,徐豁就突然離世了,享年五十一歲。

得知這一噩耗後,太祖文帝悲痛不已,隨即下達詔書表示:“徐豁一生為官清廉,克己奉公,在職期間政績斐然。正因如此,朕才特意擢升他為廣州刺史,希望能助其一展抱負。豈料天不遂人願,他竟英年早逝,實在令朕痛心疾首!現特賜予錢財十萬貫,布料一百匹,用以操辦喪葬事宜,使其得以安息。”

其主要成就在於為官期間能夠盡職盡責,並能根據實際情況提出具有建設性意義的建議。

元嘉初年,他擔任始興太守一職時,展現出了卓越的治理才能和敏銳的洞察力。在任期間,他深入瞭解當地民情風俗,積極推行各項政策措施,使得始興地區得到了較好的發展。

到了元嘉三年(公元 426 年),朝廷派遣大使前往各地巡察,要求各郡縣官員詳細陳述自身的政績。在此關鍵時刻,徐豁充分發揮自己的智慧與經驗,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向朝廷呈上一份重要的表章,其中包含了他精心總結出來的三條寶貴建議:

第一條建議著重於改善民生問題。他指出應當減輕百姓的賦稅負擔,合理調整稅收政策,避免過度剝削導致民不聊生;同時加強對農業生產的扶持力度,推廣先進的農耕技術,提高糧食產量,以保障民眾的基本生活需求。

第二條建議圍繞著地方治安展開。他主張強化社會治安管理,加大對犯罪行為的打擊力度,整頓社會秩序;此外還應建立健全的預警機制,及時發現並解決潛在的安全隱患,確保一方平安。

第三條建議則關注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他提議增加教育投入,興辦學校,培養更多有才華、有品德的人才;鼓勵民間文化活動的開展,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提升整個地區的文化素養。

首先需要明確的一點是,本郡那廣袤無垠的肥沃良田,凡年滿十六週歲的武官若要租借耕種,按照規定應當收取租稅六十斛之多的大米。而那些年紀處於十五至十三歲之間的,則統一徵收租稅三十斛大米。不僅如此,每家每戶不論其人口數量的多寡,皆需如數上繳相應的租稅份額。

然而,令人憂慮的是,年僅十三歲的孩童尚無力從事耕田種地這般繁重的勞作;更有甚者,若是獨身一人,根本無從將租稅進行平均分攤。一旦年歲抵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