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柏常用劑量為3-12克,外用適量。以下是黃柏單一用藥作用及用量的十例:
清熱燥溼
- 治溼熱痢疾,取黃柏10克,水煎服,每日1劑,分兩次服用,可清腸道溼熱,緩解腹痛、腹瀉、膿血便等症狀。
瀉火解毒
- 對於熱毒瘡瘍,用黃柏12克,研末,每次3克,每日3次,用溫水沖服,可瀉火解毒,促進瘡瘍癒合。
治療黃疸
- 取黃柏9克,茵陳15克,水煎服,每日1劑,可清利肝膽溼熱,輔助改善黃疸症狀,減輕身黃、目黃、尿黃等。
緩解帶下
- 治溼熱下注所致帶下黃稠,黃柏10克,車前子10克(包煎),水煎服,每日1劑,能清熱利溼止帶。
- 用於溼熱淋證,黃柏9克,滑石15克,水煎服,每日1劑,可清熱通淋,緩解尿頻、尿急、尿痛等症狀。
清虛熱
- 治陰虛發熱,黃柏6克,知母6克,熟地黃12克,水煎服,每日1劑,可滋陰降火,緩解骨蒸潮熱、盜汗等。
治療腳氣
- 黃柏15克,研末,用適量米醋調成糊狀,外敷於足部,每日1次,可清熱燥溼,緩解腳氣引起的瘙癢、糜爛等。
改善口瘡
- 黃柏5克,研末,用適量蜂蜜調成糊狀,塗於口瘡患處,每日3 - 4次,可清熱瀉火,促進口瘡癒合。
治療溼疹
- 黃柏10克,苦參10克,煎水後外洗溼疹患處,每日2次,可清熱燥溼、止癢,減輕溼疹症狀。
緩解牙痛
- 黃柏6克,細辛3克,煎水含漱,每日數次,可清熱止痛,緩解胃火上炎所致的牙痛。
一、黃柏概述
黃柏為芸香科植物黃皮樹的乾燥樹皮,是一種常用的中藥材。其味苦性寒,歸腎、膀胱經。在我國分佈廣泛,主要產於四川、貴州、湖北、雲南等地。
二、產地與分佈
黃柏喜溫暖溼潤氣候,耐寒、怕澇。四川、貴州、湖北等地的氣候條件適宜黃柏生長。這些地區的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為黃柏的生長提供了有利條件。在四川的大邑、蒲江,貴州的遵義、畢節等地,黃柏的種植歷史悠久。當地的環境使得黃柏具有獨特的品質,其樹皮厚而光滑,顏色黃中帶綠,紋理清晰。
三、形態與特徵
黃柏樹高10 - 12米,樹皮呈淡棕黃色或淡褐色,有縱向溝紋。葉子為奇數羽狀複葉,小葉對生,呈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邊緣有細鋸齒。花小,黃綠色,呈圓錐狀花序。果實為球形,成熟時黑色。黃柏的樹皮在乾燥後,表面有明顯的槽紋,質地堅硬。
四、功效與作用
1. 清熱燥溼:黃柏能夠清除體內的溼邪,對於溼熱引起的腹瀉、痢疾、黃疸等症狀有很好的治療效果。例如,在治療溼熱痢疾時,黃柏可與黃連、白頭翁等配伍使用,起到清熱燥溼、解毒止痢的作用。
2. 瀉火解毒:可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口舌生瘡等病症。它能清除體內的熱毒,減輕炎症反應。如將黃柏研末,與蜂蜜調和後塗抹於患處,可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
3. 滋陰降火:對於腎陰虛引起的潮熱盜汗、遺精等症狀,黃柏有滋陰降火的功效。它能調節腎臟的陰陽平衡,緩解陰虛症狀。例如,在治療陰虛火旺的腰膝痠軟、頭暈目眩時,黃柏可與知母、熟地等配伍使用。
4. 抗菌消炎:黃柏對多種細菌、真菌有抑制作用,能夠有效預防和治療感染性疾病。在臨床上,可用於治療面板感染、泌尿系統感染等病症。
5. 降壓:黃柏有一定的降壓作用,能夠擴張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