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葉為禾本科植物淡竹等的葉,常用作藥用的為淡竹葉和竹葉捲心等,具有多種藥用功效,以下是竹葉單一用藥的十個作用及示例:
清熱除煩
用於熱病煩渴,如外感熱病,邪熱入裡,出現發熱、心煩、口渴等症狀時,可用竹葉15克,水煎服,能清熱瀉火,除煩止渴,使熱邪得清,心煩口渴等症狀緩解。
生津止渴
適用於內熱傷津所致的口渴多飲。將鮮竹葉30克洗淨,搗爛取汁,加適量蜂蜜,溫開水沖服,可清熱生津,緩解口渴症狀,透過清內熱,促進津液生成,改善津液不足的狀況。
利尿通淋
可治療熱淋澀痛,如泌尿系統感染,出現尿頻、尿急、尿痛等症狀,用竹葉20克,煎水代茶飲,能清熱利尿,使溼熱之邪從小便排出,減輕尿道澀痛等症狀。
清心瀉火
對於心火亢盛引起的心煩、失眠、口舌生瘡等,取竹葉10克,開水沖泡代茶飲,可清心火,緩解心煩失眠,促進口舌生瘡的癒合,透過清瀉心火,使心神安寧。
涼血止血
用於血熱妄行所致的吐血、衄血等。竹葉12克,炒炭存性,研末,用溫水沖服,每次3克,每日3次,可涼血止血,使血得涼則行止,緩解出血癥狀。
緩解小兒驚癇
小兒外感風熱,熱擾心神,出現驚癇抽搐等症狀時,可用竹葉6克,水煎服,能清熱息風,緩解驚癇症狀,透過清熱,減輕熱邪對心神的擾動。
解暑熱
夏季感受暑熱,出現發熱、頭暈、噁心等症狀,用竹葉15克,藿香10克,一起煎水服,可清熱解暑,使暑熱之邪得以清除,緩解暑熱症狀。
退虛熱
對於陰虛發熱,骨蒸潮熱等,取竹葉10克,地骨皮12克,水煎服,可清熱涼血,退虛熱,緩解陰虛發熱的症狀,透過滋陰清熱,使虛熱得退。
治療牙齦腫痛
胃火上炎導致牙齦腫痛時,用竹葉15克,石膏30克,煎水含漱或內服,可清胃火,消腫止痛,透過清瀉胃火,減輕牙齦的炎症和腫痛。
緩解咽喉腫痛
肺胃熱盛引起咽喉腫痛,用竹葉12克,桔梗10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可清熱解毒,利咽消腫,透過清瀉肺胃之熱,減輕咽喉部的紅腫疼痛。
一、在廣袤的植物世界中,竹葉以其修長翠綠的身姿搖曳于山林之間,看似平凡無奇,實則蘊含著巨大的藥用價值,是中醫領域中一味不可多得的良藥,數千年來在保障人們的健康方面發揮著獨特作用。
二、竹葉的形態與特徵
竹葉通常呈狹披針形,長 7 - 16 厘米,寬 1 - 2 厘米,先端漸尖,基部鈍形,葉柄長約 5 毫米,邊緣之一側較平滑,另一側具小鋸齒而粗糙;平行脈,次脈 6 - 8 對,小橫脈甚顯著;葉面深綠色,無毛,背面色較淡,基部具微毛;質薄而較脆。幼葉未展開時呈針狀,蜷縮於葉鞘內,隨著生長逐漸伸展,展現出其獨特的披針形形態,葉片輕盈而富有韌性,在微風中沙沙作響,彷彿在訴說著其內在的藥用秘密。
三、產地與分佈
竹葉主要生長於熱帶、亞熱帶及溫帶地區,在中國,其分佈極為廣泛。從南方的福建、廣東、廣西等地,到中部的湖南、湖北、江西,再到北方的河南、山東等省份,都能覓得竹葉的蹤跡。此外,在日本、韓國以及東南亞一些國家,竹葉也有生長。它多生於山坡、林地、溪邊等陰溼環境,這些地方充足的水分和適宜的溫度,為竹葉的茁壯成長提供了理想條件,使其能夠充分吸收天地之靈氣,日月之精華,從而具備了優良的品質和藥用功效。
四、歸經
竹葉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