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新途:七十年代的供銷新篇
20世紀70年代,物資相對匱乏,陳大山所在的小山村貧窮又閉塞,村民們守著幾畝薄田,日子過得緊巴巴的。陳大山常常望著連綿的群山和肥沃的土地,滿心期許能找到致富的法子,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
這天,知青小李一臉興奮地跑到陳大山家,拉著他坐在院子裡的石凳上,說道:“陳大哥,我認識城裡供銷社的謝老闆,他正愁找不到靠譜的貨源。咱山裡野味多,還有新鮮的山貨、自家種的糧食,這不就是絕佳的機會嗎?把這些賣到供銷社,肯定行!”陳大山聽後,眼中瞬間燃起希望的火花,激動地一拍大腿:“小李,你這主意太妙了!要是真能和供銷社搭上線,咱的東西就不愁賣不出去了!”
在小李的引薦下,陳大山懷揣著忐忑與期待,揹著裝滿山貨的揹簍來到了城裡的供銷社。供銷社裡人來人往,熱鬧非凡,貨架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生活用品。陳大山好不容易找到謝老闆,他緊張得手心直冒汗,小心翼翼地開啟揹簍,將色澤誘人的野兔、鮮嫩的山筍、飽滿的玉米一一展示出來,聲音略帶顫抖地說道:“謝老闆,這都是咱山裡的好東西,絕對新鮮,品質有保障。”
謝老闆拿起一根山筍,仔細檢視後,又聞了聞,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嗯,東西看著確實不錯,不過還得看看市場反饋。先給我來一批,要是賣得好,咱們長期合作。”陳大山欣喜若狂,忙不迭地點頭:“好嘞,謝老闆,您放心,我們一定把最好的貨給您送來!”
回到村子,陳大山把這個好訊息告訴村民,大夥都興奮不已,彷彿看到了生活的新希望。男人們紛紛上山打獵、採摘山貨,女人們則在家精心挑選、整理糧食,孩子們也幫忙分揀、晾曬。整個村子都沉浸在忙碌而又喜悅的氛圍中。
很快,陳大山帶著滿滿一車的野味和農產品再次來到供銷社。這次,謝老闆早早就在門口等候,認真驗收了貨物。貨物一上架,就吸引了眾多顧客的目光。新鮮的山貨、噴香的野味很快被搶購一空,糧食也備受青睞。
謝老闆高興地對陳大山說:“你們的貨太受歡迎了,下次再多準備些!”陳大山心裡樂開了花,他知道,村子發展的契機終於來了。
隨著與供銷社合作的日益緊密,村子的經濟狀況得到了顯著改善。村民們的生活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添置了新的農具、生活用品,孩子們也有了更多的學習用品。
為了確保貨物的質量和供應,陳大山組織村民成立了生產小組,制定了嚴格的標準。大家分工明確,有的負責打獵,有的負責採摘,有的負責運輸。村子裡充滿了生機與活力。
小李也憑藉自己的知識和城裡的人脈,為村子的發展出謀劃策,幫忙引進了一些新的種植和養殖技術。
陳大山站在村口,望著忙碌的村子和充滿希望的田野,心中感慨萬千。他深知,多虧了小李的牽線搭橋,讓村子和供銷社建立了聯絡,才有瞭如今的改變。未來,只要大家齊心協力,村子一定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