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風破局:八十年代的商業博弈
1980年代,改革開放的浪潮正席捲全國,小萱的“青山甜果”加工廠在這股浪潮中努力奮進,憑藉著果脯、果醬等新產品,成功在省外市場開啟了局面,訂單如雪片般飛來,工廠內一片繁忙景象。機器的轟鳴聲交織著工人們的談笑聲,小萱站在工廠的車間裡,臉上滿是欣慰的笑容,她憧憬著“青山甜果”更加輝煌的未來。然而,命運似乎總愛開玩笑,一場突如其來的危機正悄然逼近。
這天,陽光熾熱地烘烤著大地,小萱在辦公室裡忙碌地處理著事務。突然,負責省外銷售的小張急匆匆地闖了進來,臉上滿是焦急的神色,手裡緊緊攥著一疊檔案。“小萱,出大事了!咱們在華東市場的生意怕是要黃了。”小張氣喘吁吁地說道。小萱心頭一緊,放下手中的筆,接過檔案,只見上面的資料觸目驚心,華東市場的銷量在短短一週內銳減了七成之多,還有不少合作商發來的退貨通知函。
小萱深知事態嚴重,立即召集銷售、質檢等關鍵部門的人員開會商討對策。經過一番深入調查,他們發現,市場上冒出了一家新的競爭對手。這家企業的果脯和果醬產品,從包裝設計到口味,都與“青山甜果”極為相似,價格卻低了近三分之一。更過分的是,對方還在市場上四處散佈謠言,聲稱“青山甜果”的產品用的是爛水果,加工過程髒亂差,新增劑超標,嚴重危害健康。
面對對手這一系列惡意打壓手段,工廠裡群情激憤。有人提議,咱們也降價,跟他們拼個你死我活;還有人主張直接找律師,起訴對方不正當競爭。小萱沉思良久,緩緩開口:“降價只會讓我們陷入價格戰的泥潭,最後兩敗俱傷;打官司耗時太久,等官司打完,市場早沒我們的份了。我們得另尋他法,先穩住市場再說。”
小萱決定先從澄清謠言入手。在那個資訊傳播主要靠報紙、廣播和口口相傳的年代,要快速澄清謠言並非易事。小萱四處託人聯絡到華東地區發行量最大的報紙,在上面刊登了整版的宣告,詳細介紹“青山甜果”嚴格的質量把控流程,還附上了產品的質檢報告和工廠的衛生照片。同時,她又找到當地的廣播電臺,支付了不菲的費用,購買了廣告時段,親自錄製廣播,向聽眾講述“青山甜果”從果園到工廠的每一道工序,言辭懇切,真誠動人。
為了讓消費者更直觀地瞭解產品質量,小萱還策劃了“工廠開放日”活動,邀請華東地區的消費者代表、合作商以及媒體記者到工廠實地參觀。她親自帶領大家走進果園,介紹水果的種植過程和採摘標準;又來到工廠車間,展示現代化的生產裝置和乾淨整潔的加工環境。參觀結束後,還準備了豐盛的水果盛宴,讓大家盡情品嚐新鮮水果和各類加工產品。
解決了謠言問題,接下來便是應對價格競爭。小萱深知,對手低價競爭很可能是在原材料和生產環節偷工減料。她和採購團隊跑遍了周邊的果園,與果農們重新洽談合作。為了保證水果的品質,她提高了收購價格,與優質果農簽訂了長期穩定的合作協議,確保每一顆水果都新鮮、飽滿。在生產環節,小萱咬咬牙,拿出了工廠的大部分積蓄,從國外引進了先進的加工裝置,進一步最佳化生產工藝,提升產品質量。
與此同時,小萱推出了“品質升級,價格不變”的活動。她親自帶著銷售團隊,一家一家地拜訪華東地區的合作商,向他們展示產品的升級之處,承諾會加大市場推廣力度,幫助他們消化庫存。為了增強合作商的信心,小萱還給予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如增加返利比例、延長付款週期等。
在營銷推廣方面,小萱充分利用當時有限的資源。她組織工人制作了大量精美的宣傳海報,張貼在華東地區各大城市的大街小巷、超市、水果店。海報上,鮮豔的水果和美味的果脯、果醬圖片格外引人注目,旁邊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