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敖天、敖烈等龍族子弟懷揣著龍族的期望,奔波於人間各國,傳達龍族的合作意願之後,人間各國君主對龍族提議的回應,如同一股股細流,逐漸匯聚成了一股對龍族有利的洪流。
周國的王宮內,裝飾華麗,雕樑畫棟間盡顯一國之尊的威嚴。周國國君端坐在高高的王座之上,頭戴冕旒,身著繡有金龍的華服,眼神中透著睿智與沉穩。在他下方,群臣分列兩旁,神色各異,或沉思,或期待。
國君輕輕撫摸著鬍鬚,目光掃過眾人,緩緩開口道:“龍族使者所言,諸位卿家有何看法?”
一位身著紫袍的老臣上前一步,躬身行禮後說道:“陛下,龍族威名遠揚,其實力深不可測。若能與龍族建立友好關係,借龍族之力保障周國風調雨順,抵禦災害,實乃周國百姓之福。且信仰和供奉龍族,亦可增強我國百姓的凝聚力。”
另一位年輕的武將也站出來,神情激昂地說道:“陛下,龍族神通廣大,有他們相助,我國在面對自然災害時便多了一份保障。再者,與龍族交好,或許還能在軍事、資源等方面獲得意想不到的好處。”
眾臣紛紛點頭,表達贊同之意。周國國君見狀,微微頷首,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既然諸位卿家都認為此舉可行,那便依龍族所言。即刻傳令下去,在周國各地挑選風水寶地,修建龍族廟宇。同時,安排專人學習祭祀儀式,務必以最虔誠的態度對待龍族。”
於是,周國上下開始忙碌起來。在都城的東郊,一片開闊的土地被選中作為廟宇的建造之地。工匠們從四面八方趕來,他們皆是周國技藝最為精湛的能工巧匠。有的負責砍伐優質的木材,那木材取自周國深山之中,質地堅硬且紋理美觀;有的則精心挑選燒製精美的磚瓦,窯爐中火焰熊熊,映照著工匠們專注的面龐,一塊塊磚瓦在高溫下逐漸成型,散發著古樸的氣息。
負責設計廟宇的是一位名叫周奇的老匠人,他窮盡一生鑽研建築之術,對廟宇的佈局和構造有著獨特的見解。他根據龍族的喜好,將廟宇設計得宏偉而莊重。廟宇主體以藍色和白色為主色調,象徵著龍族所掌控的廣袤海洋。廟宇的大門高達數丈,由厚重的實木製成,上面雕刻著栩栩如生的龍紋,龍身蜿蜒盤旋,龍鬚飛揚,彷彿隨時都會破壁而出。
在建造廟宇的同時,祭祀儀式的準備工作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一位名叫李賢的祭司被推選出來,負責學習和傳承龍族的祭祀儀式。他每日與留下的龍族子弟敖風一同研究祭祀的細節,從祭品的選擇到祭祀流程中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句咒語,都反覆演練。
李賢手持一本記錄著祭祀儀式的卷軸,眉頭緊皺,向敖風請教道:“敖風上仙,這祭祀時的咒語,音調與節奏可有特殊講究?”
敖風耐心地解答道:“這咒語需以虔誠之心誦讀,音調要平穩而莊重,節奏則需與天地靈氣的流動相契合。如此,方能傳達周國百姓對龍族的敬意與祈願。”
李賢點頭稱是,而後又仔細揣摩起來,口中唸唸有詞,力求將每一個細節都做到完美。
秦國,地處西北,氣候乾旱,土地雖廣袤卻多貧瘠。在秦國王宮的議政廳內,氣氛熱烈。秦國國君面色凝重,來回踱步,他深知旱災對秦國的威脅,而龍族的提議,無疑是一場及時雨。
“諸位愛卿,龍族願助我秦國解決旱災之困,還承諾護我秦國免受其他災害侵擾。但信仰和供奉龍族,關乎秦國國運,大家暢所欲言,說說看法。”秦國國君停下腳步,目光掃視著廳內的大臣們。
一位白髮蒼蒼的老臣顫顫巍巍地站出來,說道:“陛下,秦國飽受旱災之苦,百姓生活艱難。龍族既有此能力,我們不妨一試。況且,信仰龍族,也可讓百姓心中有所寄託,增強他們對抗天災的信心。”
“老臣附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