渺清月話說到一半便說不出口了。
因為這在她看來實在是過於匪夷所思。
陸淵卻微微頷首,印證了她心中所想。
“不錯,是我心中之景。”
他的語氣一如既往的平靜,不帶絲毫情緒。
可渺清月心中卻掀起了驚濤駭浪。
她修道十三萬載,從未有過如此不穩定的心境。
哪怕是親眼見到一個凡人一日之內證道仙帝都不至於讓她心境產生如此大的波動。
原因很簡單,不合常理,不!不止是不合常理!甚至有違天道!
她的神域是唯心的不錯,可並非是唯一人之心,而是神域內所有生靈之心,若眾生心念有所衝突,則取意志更為堅定之生靈心中所想化為現實。
譬如一人認為此處應該有山,另一人認為不該有。
兩者衝突,取意志更為堅定之人心中所想化為現實,他若認為有山,便有山拔地而起,他若認為無山,即便有山也會消失。
可這只是一對一而言,若是某個生靈心中所想與眾多生靈心中所想都不一樣。
哪怕前者的意志再堅定,心中所想也不會化為現實。
譬如一人心中認為自己就該是這方世界的唯一統治者,而天下眾生都不如此認為,前者便永遠只是痴心妄想。
因為一人之意志再如何強大,也難擋眾生之意志。
意志與修為不同,後者可以透過修煉不斷提升,而前者只能透過歷經世事感悟大道才能有些許增強。
她能超越神域內的眾生,只是因為神域本就是她所構建。
可如今她見到了什麼?
一個外來者,僅憑一己之意便壓下神域無盡生靈之意,整個神域都完全變成了對方心靈的對映,甚至連她這個神域創造者都無法干預分毫。
無論從哪看都不合理。
一人之意志可壓天下眾生,此人與天道何異?
這只是匪夷所思的第一點。
還有一點則顯得有些詭異了。
此時的神域已然化為陸淵心中之景。
這意味著無論他心中想了什麼,都會在此界具現而出,再小的念頭都是如此。
想到了山,便會有山;想到了人,便會出現人;想到心中回憶,便有回憶之場景具現而出;想到心中期望,便有期望之事真實發生……
可在陸淵踏入神域之初,卻什麼都沒有。
天地萬物,無一存在於此,整個神域一片寂無。
這隻能證明一點,陸淵心中沒有任何念頭,再如何細微的念頭都沒有。
可詭異之處在於,他的言行與本心已然相互分離。
人之言行,或出於本心,或有違本心,可無論如何都是先有心中之念,再有言行舉止。
而陸淵說話時,作為心靈對映的神域卻沒有任何變化。
光、時光、虛空,都是在他說話之前出現的。
並且像是有意而為,因為只有這樣渺清月才能恢復感知,才足以對話。
這不僅是心中之念與言行舉止相互分離那麼簡單。
更像是他正在經歷的一切都不需要經過內心的思慮,如何回應、作何選擇、有何動作,這些都不需要再入心間,不論遇到任何事,都知道如何去應對。
這根本就不是一個正常生靈該具備的特質。
反而更像是一個能說話、會行走、遇到任何情況都能應對自如的……死人。
最後這個念頭在腦中劃過的瞬間,渺清月陡然間便感到全身發冷,心中不可遏制地升起恐懼之意。
她想到了當年在葬神坡遇見的‘厲鬼’。
雖然凡間的傳聞中一直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