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2章 宋宜念

正月初六這天,陽光透過宮苑裡那雕花的窗欞灑在了地上,形成一片片斑駁的光影。宮裡的娘娘們簇擁而坐,笑語盈盈地談論著各種趣事。然而,這場看似和諧的聚會實則暗流湧動,其中大部分人的目光和言語都集中在了安貴妃身上。

眾人皆知,安貴妃極有可能在正月十五之後榮登後位。此刻,那些阿諛奉承之聲不絕於耳,如同一曲曲諂媚的交響樂,環繞在安貴妃周圍。“貴妃娘娘您真是國色天香啊!”、“日後您登上鳳座,定能母儀天下!”之類的話語此起彼伏。

可安貴妃只是面帶微笑,靜靜地聆聽著這些拍馬屁的言辭,心中卻是另一番想法。對於皇后之位,她並沒有太多的期待與欣喜。她深知宮廷鬥爭的殘酷無情,那個高位所帶來的不僅有榮耀,更有無盡的權謀算計和明爭暗鬥。而且,一想到自己的兒子小琛可能被立為太子,她的心便不由得揪緊起來。

在安貴妃眼中,太子之位並非什麼令人嚮往的寶座,反而是個充滿危險的陷阱。多少人為了爭奪這個位置,不惜犧牲生命,牽連無數家族和官員陪葬。她實在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孩子捲入這般腥風血雨之中。相比之下,她寧願小琛做一個逍遙自在的閒散王爺,遠離朝堂紛爭,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那些繁重的政務和責任,還是交給其他野心勃勃之人去承擔吧。

安貴妃這種淡泊名利的心態倒也十分符合她的性格特點。想當年,她因家族聯姻的緣故嫁入宮中,陪伴在當時尚處於潛龍時期的陛下身旁。與皇后相同,她也是從陛下微時一路走來,歷經風雨。安貴妃本姓宋,名宜念,其性情溫和,與世無爭,猶如深谷幽蘭般寧靜素雅。

那時,宋父尚在人世,其身份顯赫——乃是和熙帝的恩師。當和熙帝駕崩之際,他特地囑咐宋父務必全力輔佐新即位的小和(即後來的盛景帝)。畢竟,初登大位的盛景帝年少稚嫩,對諸多治國理政之事尚不精通。

此後,宋父謹遵先帝遺命,不僅悉心教導年輕的盛景帝如何駕馭這龐大的帝國、領悟帝王之道,更是不辭辛勞地替他處理朝廷中的繁雜瑣事。時光荏苒,數年過去,在宋父的精心輔佐下,盛景帝逐漸成長起來,羽翼漸豐,已然能夠獨當一面。

然而,伴君如伴虎,此時的盛景帝已不再需要宋父這位肱股之臣。於是,他暗示宋父主動辭官歸鄉,以享天倫之樂。宋父又何嘗不知其中深意,但皇命難違,只得無奈應承下來。臨行前,宋父面見聖上,言辭懇切地道:“陛下英明神武,深明大義,老臣雖將離去,但仍懇請陛下看在往昔情分上,多加照拂小女。”,說罷,老淚縱橫。

就在宋父致仕歸家的那個夜晚,令人震驚的訊息從宋府傳出——宋大人竟猝然離世!此事猶如一道晴天霹靂,瞬間傳遍朝野上下。而正因如此,原本僅為普通妃嬪的宋宜念,命運陡然發生轉折。一夜之間,她受封為尊貴無比的安貴妃。

其實,宋宜念心裡很清楚,父親的突然離世絕非偶然,而是為了確保自己能在這波譎雲詭的宮廷之中安然度過餘生。自那以後,她在宮中變得愈發謹小慎微,平日裡沉默寡言,生怕行差踏錯一步,給自己招來殺身之禍。

最初的時候,哪怕是位高權重、見多識廣的盛景帝都認定她不過是惺惺作態罷了。畢竟在這深宮內苑之中,爾虞我詐、勾心鬥角之事屢見不鮮,誰又能真正看透一個人的內心呢?然而時光荏苒,歷經多年歲月的洗禮與考驗,盛景帝終於得以確鑿無疑地確信,原來安貴妃的本性便是這般與世無爭、淡泊名利。

說來也是奇怪,這位安貴妃既不奢求聖上的恩寵,亦對那高高在上的地位毫無覬覦之心,甚至從未主動去傷害任何人的性命。正是由於她這種獨特的品性,反倒使得盛景帝對其心生歡喜,並時常駕臨她所居住的宮殿。只是如此一來,身為後宮之主的皇后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