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章 道藏典籍

自從那日和清明老道一番交談後,王一帆就彷彿被點醒了一般,不再偷跑出去看那些外門弟子練武了。

不管其它的說的恰當與否,有一點老道說的確實極為在理:“不管是做人,還是做事,都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走過去。”老道勸他多讀書,尤其是讀道家典籍。王一帆便聽從了他的建議,靜下心來,一本接一本地沉浸其中。

春去秋來,時光匆匆,又是一年過去了。

王一帆來到這個世界已然整整一載,這一年裡,他通讀了藏書閣內的所有道家典籍,對於道家的核心概念——“道”,有了頗為深刻的理解。

道家堅信,“道”乃是宇宙萬物的根源和本質。它是一種高深莫測、超越了人類常規感知和理解範疇的存在,先於天地而誕生,是一切事物萌生的基礎和依據。正如老子在《道德經》中所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 這“道”,它無形無象,卻又無處不在,孕育著萬物,推動著宇宙的執行和發展。

“道”同樣也是宇宙萬物執行的規律和法則。世間萬物的生滅、變化、發展皆遵循著“道”的既定規律。人類只有順應“道”的指引,才能夠實現真正的和諧與平衡。就如同自然界的四季更替,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有條不紊;又如日月星辰的執行,遵循著各自的軌道,週而復始,從不紊亂。這些都是“道”在具體事物中的體現。人類若試圖違背這些規律,強行干預,必然會遭受自然的反噬。

道法自然,這是道家思想的首要原則。它強調人類應當順應自然的規律和節奏,不要妄圖過度干預自然的發展程序。道家堅決反對人類的肆意妄為和過度膨脹的慾望,倡導以一種自然而然、無為而治的方式去生活和行動。在道家看來,大自然有著其自身的智慧和節奏,人類應當尊重並遵循。比如,山川湖泊、森林草原,它們各自按照自然的法則生息繁衍,形成了一個精妙而平衡的生態系統。人類若過度開墾、砍伐,破壞了這種平衡,必然會引發一系列的問題,如水土流失、物種滅絕等。

道家主張柔弱勝剛強,認為柔弱的事物往往具有更強大的生命力和韌性。水,看似柔弱無比,但卻能以其綿綿不絕之力滴水穿石;小草,在狂風暴雨中看似脆弱易折,卻能在風雨過後重新挺立。這些都是柔弱勝剛強的生動例證。同時,道家倡導安靜、寧靜的生活態度,透過內心的平靜來達到對“道”的體悟。武當派掌教三豐真人所創的太極拳和太極劍,正是道家這一主張的完美體現。太極拳以柔克剛,以靜制動,看似緩慢輕柔,實則蘊含著無盡的力量和變化;太極劍則劍勢圓轉,綿綿不斷,在柔弱之中暗藏鋒芒。這種武學理念,不僅是在搏擊技巧上的創新,更是對道家思想的深刻詮釋。

王一帆心中對道家的思想和武當派的處世之道有了更深的感悟。他深知,在這紛繁複雜的江湖中,唯有堅守內心的“道”,才能保持清醒,不被世俗的紛擾所迷惑。

隨著對道家典籍的深入研讀,王一帆越發覺得其中蘊含著無盡的智慧。道家所倡導的淡泊名利、清心寡慾,並非是消極避世,而是一種超越世俗的追求。在這個充滿慾望和爭鬥的世界裡,能夠保持內心的平靜與安寧,不為外物所動,是一種極高的境界。

比如,在面對功名利祿的誘惑時,道家思想教導人們要懂得知足常樂,不被虛榮所矇蔽。正如《道德經》中所說:“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只有知足,才能避免陷入無盡的慾望深淵,從而獲得內心的滿足和快樂。

再如,道家強調的“無為而治”,並非是無所作為,而是不刻意去幹預,讓事物按照自身的規律自然發展。這在治理國家、管理社會方面,有著深刻的啟示。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