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夜,眾人在瀋陽歡快地聚餐,倒也呈現出皆大歡喜的局面。
其實大家都看清了和議的漏洞,那就是遼河以東的廣袤土地。
朝廷覺得這就是個緩衝區,滿清覺得這是個再次南下的視窗,而漢陽軍則覺得,正是有了這片摩擦的土壤,以後才能更好地把握節奏,自己可不想當袁崇煥。
遼東一事平定後,凌衛明調永平府知府史可法任遼東按察使,帶兵入駐瀋陽,管理新徵服地區和義州衛的軍政要務。
永平府則交給了陳世南和陳思明父子。此地靠近京城,交通便利,有他們父子守著,更是無憂。遼南四衛的軍政大事由鄭集管理。
曹變蛟所部改編為北境軍,允許擴軍到一萬人,曹變蛟為北境軍總兵,掌當地軍政大權。
待凌衛明處理完公事,帶著朱婉兒,三百親兵與溫體仁一起返京。
一行人經過錦州時,特意登上城牆極目遠眺。
極目所至,那片因戰爭而滿目瘡痍、荒蕪蕭瑟的土地,讓眾人的心情都不禁沉重起來。
溫體仁站在一旁,目光悠然地望向遠方,開口道:“元忠啊,這下總該放心了,滿人沒有個五六年的時間絕難成氣候。
至於蒙古,近期實力大損,咱們大明依舊是這一帶的霸主。”
凌衛明眉頭微微皺起,語氣凝重地說道:“即便如此,也不可掉以輕心。小冰河期,每年冬天都有大批人凍餒,關內又連年乾旱,這就是那些流寇為何能有源源不斷兵源的原因。”
祖大壽在一旁哈哈一笑,拍了拍凌衛明的肩膀道:“凌兄弟心懷天下,品格高尚得很吶。
咱可就不一樣了,只操心眼前的事。關外的大片土地要是能發展好,積攢個幾百萬石糧食,那可就再也不用擔心補給的問題了。”
這時,身後的吳三桂不合時宜地小聲嘟囔道:“咱關寧軍的軍餉如今都被送給了漢陽軍,舅舅還在這裡拍他的馬屁精!”
聲音雖小,卻被凌衛明敏銳地捕捉到。凌衛明心中一凜,這可不能慣著吳三桂。
他轉身面向吳三桂,嚴肅地說道:“小將軍,若沒有漢陽軍將滿清擊潰,你山海關還不知要白吃朝廷多少軍餉。自己真有本事,去蒙古人那裡搶啊!”
祖大壽聽了,怒目圓睜,罵道:“小小年紀懂個屁,還不向凌大人賠罪?”
吳三桂趕忙上前行禮,一臉羞愧地說道:“大人,是末將失禮了,還請恕罪。”
凌衛明看在祖大壽的面子上,擺了擺手道:“罷了,此去京城還不知是福是禍呢,就饒了你這一回,權當積德行善吧!”
溫體仁一臉疑惑地問道:“元忠,這話怎麼說?去京城起碼會給你封個爵位,怎麼還能有禍呢?”
凌衛明微微搖頭,神色凝重地說道:“當今聖上從未有過封爵的舉動,我朝向來嚴格,最多也就再升官罷了,封爵之事那是想都不敢想。”
溫體仁略帶羨慕地說道:“還升啊?下一步可就是入閣,做太子三師了,一下都跑到我前面去了。”
凌衛明哈哈一笑,巧妙地將話題敷衍過去。
中午宴飲時分,席間杯盞交錯,吳三桂突然放下手中酒杯,一臉鄭重地向凌衛明提出想與總督大人的衛隊切磋一番。
凌衛明略作思忖,眼中閃過一絲好奇,欣然答應下來,心中暗自思忖,倒想看看這久負盛名的關寧鐵騎在吳三桂手中究竟能練成什麼模樣。
吳三桂隨即派人在山頭上插上一杆大旗,旗面獵獵作響。
他向眾人高聲宣佈比試規則,雙方比試奪旗,最後奪旗者可到閱兵臺領賞五十兩銀子,還有駿馬一匹。
王猛領命後,迅速從衛隊中挑選出三十名好手。他們整齊有序地來到場地,按照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