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班要分三個階段。”梅伯坐在藤椅上,一邊沏茶一邊說道,“基礎訓練、表演技巧、實踐演出,缺一不可。”
陳映認真記錄著。梅伯的這套培訓體系,顯然是經過無數次的實踐和總結才得出的寶貴經驗。
“第一階段最重要。”梅伯繼續道,“發聲、臺詞、形體,這些都是演員的基本功。現在的年輕人總想著一步登天,卻不知道這些基本功有多重要。”
陳映深有感觸的點了點頭,她想起之前和老周的談話,不由得問道:“說到這個,我聽老周說,當年在新加坡的演員培訓是非常嚴格的,是真的嗎?”
梅伯的手頓了頓:“老周跟你說這個了?”她意味深長地看了陳映一眼,“那時候的訓練確實很嚴格,李秋芸就是在那時打下的基礎。”
正說著,林雙雙帶著一沓檔案走了進來:“梅伯,我整理了一下課程安排。您看,每週六天,上午基礎訓練,下午專項課程,晚上覆習和討論。”
梅伯接過檔案,仔細地看了看,然後搖了搖頭:“太密集了。年輕人需要有消化的時間。改成五天吧,給他們留出一些自己練習和思考的空間。”
林雙雙趕緊修改計劃表。陳映則趁機問道:“梅伯,那師資力量這塊呢?除了您之外,我們還需要配備些什麼老師?”
“聲樂老師必不可少,形體老師也要請個專業的。”梅伯掰著指頭數,“最重要的是,要有個經驗豐富的劇本老師。”
“劇本老師……”陳映思索著,“徐懷民導演在這方面很有見解,不知他是否願意來上幾節課。”
“好主意。”梅伯贊同道,“老徐對劇本結構和人物刻畫很有研究。對了,形體課可以請京劇團的老李來教,他的身段功底一流。”
林雙雙快速記錄著,又提出建議:“我們是不是該設計一個考核標準?這樣能更好地評估學員的進步。”
“可以分三個等級。”梅伯沉吟道,“每個階段結束都要考核,不及格的要補訓。尤其是基礎課程,必須嚴格把關。”
陳映注意到梅伯說這話時,眼神中閃過一絲追憶:“我記得李秋芸當年……”
“是啊。”梅伯接過話頭,“她剛開始學表演時,發音不準,連最基本的臺詞都說不好。但她肯下功夫,每天天不亮就起來練聲。後來在南洋進修,更是把基本功練得爐火純青。”
南洋又一次被提起,陳映心中一動:“聽說那邊的培訓體系很完善?”
“確實。”梅伯點點頭,“不過那都是往事了。眼下最重要的是把咱們的培訓班辦起來。”她從隨身的包裡拿出一本發黃的筆記本,“這是我這些年教學生的心得,你們可以參考。”
林雙雙接過筆記本,驚喜地說:“這真是太寶貴了!梅伯,您看我們要不要把這些經驗整理成教材?”
“好啊。”梅伯欣然同意,“我還有些珍貴的老照片和教學筆記,都可以作為資料。”
就在這時,林伯在門口輕咳一聲:“夫人,江維德派人來打探訊息了。”
三人對視一眼,都明白這個培訓班的事怕是已經傳出去了。
“不必理會。”陳映胸有成竹,“我們按自己的計劃來。先把大綱定下來,然後……“她看向梅伯,“請梅伯幫忙選拔第一批學員。”
“一開始不要招太多人。”梅伯一邊審閱報名表,一邊說道,“第一批就選十個,重在質量。”
陳映和林雙雙正在整理報名資料。自從培訓班的訊息傳出去,短短三天就收到了近百份申請。有剛入行的新人,也有一些小有名氣的演員。
“這個有意思。”梅伯指著其中一份資料,“李蓉,京劇世家出身,基本功紮實。”
“我看看。”陳映接過資料,發現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