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元化將後續從遼東趕來的兩千多名新兵統統劃撥給了鐵牛等一眾教官所帶領的隊伍,並下達嚴令,要求他們務必儘快將這批新兵訓練成一支能征善戰的軍隊。
當鐵牛親眼見到這群來自遼東計程車兵時,心中不禁一沉。只見這些人個個形如乞丐,面色蠟黃且身形消瘦,彷彿一陣風就能將他們吹倒在地。他們身上穿著的鴛鴦戰襖早已破爛不堪,原本鮮豔的紅色也已被歲月侵蝕得難以辨認。鐵牛忍不住緊皺起眉頭,對眼前這副景象感到憂心忡忡。
然而,令人稍感欣慰的是,這些遼東兵說話的口音與首長們極其相似,如此一來,彼此間的溝通交流便順暢了許多。相比之下,之前帶領兩廣地區的新兵可就沒這麼輕鬆了。
鑑於家丁隊目前這樣的身體素質狀況,若按照原有的訓練強度來操練顯然是行不通的。鐵牛深知,想要提升他們的體能和戰鬥力,首先就得保證他們能夠填飽肚子。
於是,他毫不猶豫地嚮明軍後勤部提出申請,要求提高家丁隊的伙食標準。果不其然,最終沒有得到批准,目前大明軍隊都是這樣,想要吃好除非是將領的家丁才能吃飽,還不能說吃好。
東宋家丁隊伙食標準堪稱優厚,基本上每頓飯都能吃到肉食,鹹魚是最低的肉食配給了,而且從未間斷過。沒有操心過伙食問題,現在看到大明官兵吃不飽穿不暖,餉銀都一年沒發了,這樣的軍隊怎麼會有鬥志。
新兵在第一天只是進行了簡單的站隊訓練,聽從口號口令等,沒有上強度的訓練,孫元化在一旁看著訓練也看不出什麼效果,聽到後勤說東宋教官需要給士兵吃飽還要有肉,搖頭失笑:這:“怎麼可能辦得到,現在國庫空虛,除了九邊還能保證糧餉供應外,其他地方官軍可謂是缺衣少糧。”
靠這樣的軍隊打仗可想而知,在後期農民軍起義軍都是以明朝官兵為主力,都是在大明部隊活不下去才投靠農民軍的,大明一手好牌被打的稀巴爛。
張輝正在廣州組建學校,聽到登州發來的電報資訊,思考後回電建議另起軍營,東宋出錢買糧買衣給遼東兵改善生活,以援助換政策的方式給登州府以換取 土地或者海港礦山都可以,能取得多少由先遣隊自行決定,沒有也無所謂。
張輝也在廣州加快將學校架子搭起來,人員倒是好招,關鍵學校沒那麼快建設起來,目前銀行和宿舍建立起來,其他方面還在施工。
張輝在和張家人商量後,張氏沒有猶豫,把族裡靠山的一片莊園給東宋集團做臨時學校和教員宿舍,並讓張家人員也進學堂,他們對於東宋很多領先這個時代的知識還是相當重視的。
張輝聽到張氏族人如此慷慨還是很感激,難怪能在後世幾百年都沒有倒下,接受新鮮事物的態度在這個時代還是很難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