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2章 麥金利遇刺後的政治格局變遷與新機遇

>>> 無畏艦沉沒引發的政治風暴

[美國的希望,無畏艦的沉沒。]

[國際蒙羞,麥金利總統因精神衝擊臥床不起,共和黨未來何去何從?]

[展現二流強國現實的美國,各國大使館紛紛表示遺憾。]

[出人意料安靜的民主黨,未發起積極攻勢,推測是在等待風暴過去。]

[英國:“將撤回部署在巨文島的無畏艦艦隊。”]

——《華爾街日報》

嘩啦。

杜魯門展開報紙。

那天,參加無畏艦竣工儀式的各大媒體都忙得不可開交,他們將這場風暴寫成報道,刊登在報紙上。

藉助《華爾街日報》遍佈全國的網路,這一訊息不到一天就傳到了美國西部對面的紐約。

美國民眾對美國在全球地位的驟降感到震驚不已。

“連民主黨都得避其鋒芒,麥金利還真是厲害。”

民主黨的威廉·詹寧斯·布賴恩是相當有名的人物。

因為他將奉行保守主義到極致的民主黨,轉變為我們如今所知的進步主義民主黨,功勳卓著。

他雖三次競選落敗,但他所倡導的制度,經西奧多·羅斯福、伍德羅·威爾遜、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之手,大多得以實現。

也就是說,他是民主黨內部公認的具有進步傾向的元老。

反壟斷、親勞工傾向、婦女參政權……

這些聽起來頗為熟悉的現代民主黨框架,都是他奠定的……

然而麥金利搞出的爛攤子太大了。

“感覺就像一顆有毒的聖盃。”

距離大選只剩短短三天。

民主黨對麥金利反而開始發表支援文章。

他們一邊指責貝德勒姆造船廠,一邊聲稱麥金利並非壞人,一切都是意外,逐漸開始撇清關係。

“如果詹寧斯當選,他得在國際上重塑美國跌落的地位,他能做到嗎?要是失敗,只會自討苦吃,連連任都別想。”

諷刺的是,這強化了主義傾向。

民眾對美國聲譽的跌落感到失望,開始執著於戰爭部長羅斯福的霸權主義。

這對民主黨也極為不利。

畢竟詹寧斯·布賴恩是典型的反資本主義人士。

而且,以20世紀初的基礎設施條件,短短三天內扭轉選情也並非易事。

“看來最終還是共和黨會獲勝。”

“沒錯,雖然可能會出現一些選舉人背叛的情況,但基本上還是共和黨佔優。”

在麥金利陷入困境之前。

大約三個月前,他的支援率高達75以上,極受歡迎。

贏得美西戰爭,進軍太平洋,壓制倭國。

美國民眾為處於資本主義時代巔峰的美國而狂熱。

雖然處於核心位置的本是西奧多·羅斯福,但麥金利選擇他作為副總統競選夥伴,相當於吸納了羅斯福的選票。

他身為總統。

共和黨內部頓時陷入恐慌。

“照這樣下去,就算當選,共和黨也將走向末路。麥金利即便連任,也只是荊棘之路的開端。”

“少爺,有沒有辦法平息指責共和黨的輿論呢?再這樣下去,麥金利是麥金利,但副總統羅斯福的負擔會越來越重。”

“確實。”

辦法?

杜魯門突然想起歷史上麥金利是如何去世的。

無論東西方,只要對手不是非人類,就有一種美化的方式。

雖說美化這個詞有點怪,但暫時……

“死亡。”

“啊?”

“在這個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