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國發來的電報。”
杜魯門來到了紐約。
雖然很快得去聯邦儲備系統,但在完成韓國的事務和協商之前,他打算先留在紐約。
“謝謝。”
fk對沖基金總部,詹姆斯把電報遞給杜魯門。
“電報說李完用已平安抵達韓國。韓國皇室批准設立理財部,並且任命李完用為初代理財代理。”
“果然給了好處,辦事效率就高了。史密森地質勘探隊呢?”
全權代表李完用返回韓國時,隨行的人員不少。
其中有負責倭國結算銀行的塞繆爾·薩克斯及其一行,還有為韓國地質勘探和海岸測量而派遣的史密森基金會。
“史密森勘探隊也馬上就會展開工作。據說韓國皇室會全力支援。”
“那幫人也著急了。”
韓國皇室,高宗大概覺得,3000萬美元的債務是個麻煩,但要是能再多找出一項權益賣掉,或許也會想盡辦法。
“哎,但願不會吧。”
再怎麼說,應該不至於那樣吧。
不過史密森能得到韓國皇室的支援,倒也讓人安心。
至少不會受到阻礙。
“薩克斯呢?”
“據說薩克斯董事經倭國已平安抵達。他說在新倭國制鐵有事情要處理。你知道這件事嗎?”
“啊,這件事之後再說。”
“好的。”
嘩啦。杜魯門晃了晃手中的電報。
“那這封電報說的什麼?”
“韓國皇室希望部分接受條約,並對部分內容進行修訂。”
“修訂?”
說是修訂,內容卻充斥著不必要的瑣碎請求,但歸根結底就一個意思。
“說缺錢,想要更多錢。我沒理解錯吧?”
“是的,我也是這麼理解的。”
“還真會拐彎抹角。”
每項權益100萬美元,外加10萬美元回扣還不夠嗎?
人各有所求,倒也有可能。
“而且電報裡還提到,完全的宗教自由是不可能的。”
“這難道不是變相地想要更多錢嗎?”
“不,我不是這個意思。”
這似乎可以加以利用。
“詹姆斯,美國新教教徒們一直頭疼的一個問題,準確來說,是整個新教群體面臨的最嚴重問題。”
“教派分裂?”
“哦,答對了,但不完全對。”
教派分裂,這確實是原因之一。
“最根本的原因有兩點:無節制的教派分化和日益模糊的身份認同。”
“啊。”
“就拿浸禮會來說,內部也會出現不同的教派分支,而且彼此價值觀相悖,這樣的教派真的正常嗎?新教教徒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
在現代韓國的基督教中,情況糟糕到了極點。
他們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到底信什麼,價值觀混亂,總會、路會、地方教會之間爭權奪利。
當然也有虔誠的信徒。
問題在於,少數權力群體引發的這些衝突,導致教派內部無節制地分化,進而引發各種混亂。
地方教會甚至會以退出教派為要挾,作為自我保護的手段。
為什麼呢?
因為同一教派下可能有幾十個教會團體,退出後也不愁沒地方去。
“沒有哪個掌權者會喜歡這種混亂局面。”
“……確實,光聽著就覺得亂。”
“韓國皇室的提議,可以接受。不過得先聽聽浸禮會、聖公會和天主教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