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騎兵就像是古代的坦克,正面衝鋒時幾乎無人能敵。與象騎兵的初戰,往往會造成巨大的傷害。
但瞭解象騎兵後,就知道大象根本不適合當騎兵部隊的坐騎。
大象的飼養和繁育十分困難,有象騎兵的國家,有一千頭戰象就敢稱無敵,遇到大國哪怕靠人海都能把戰象耗死。
但強國面對使用戰象的小國時,只要熟悉了就能以少勝多,根本不需要人海戰術。
緬甸派出八百象騎兵,領著幾l萬步卒,試圖侵略元朝。元朝邊塞守將僅靠七百騎兵,就打退了緬甸的進攻。
其中的原因,第一是大象太受地形約束,只要守在峽谷伏擊,大象就是靶子;第二是大象太過聰明、太會趨利避害,懼怕火焰、懼怕太大的聲音、懼怕太密集的弓箭射擊。
七百元朝邊塞騎兵靠著山谷地形與八百先鋒象騎兵迂迴作戰,用弓|弩引起了象騎兵的混亂,驅趕著象騎兵衝散了緬甸的步卒方陣。當步卒方陣變成亂兵後,哪怕七百騎兵都能追著幾l萬人殺。
三國某知名不具孫十萬和張八百對這場戰役點了個感同身受的贊。
當火器時代來臨後,象騎兵徹底失去了用武之地。
優秀的戰馬即使冒著槍林彈雨也能與騎兵們共進退,戰象只會甩下身上礙事的兩腳獸再踩上一腳。
讓你驅趕我來送死,踩死你!
林邑國此次拉了五百頭戰象出來,除了守衛邊疆的戰象騎兵,所有精銳戰象精銳騎兵都在這一片平坦的海岸平原上。
大隋曾經和林邑國作戰過,老將還沒死光。大唐的將領許多都是隋將,林邑國自己知道戰象的劣勢,也清楚大唐肯定也知道戰象的劣勢。
所以當己方先列陣,且地勢平坦,林邑國都不知道己方怎麼輸。
他們也相信大唐的晉王只要如傳言中那樣真的是個會打仗的將領,看到岸上的戰象方陣,也不敢輕舉妄動。
至少他們這場會談,大唐的晉王只能客客氣氣。
李玄霸卻讓這場戰鬥躍入了火器時代。
哪怕銅火炮造價高,體型笨重,使用麻煩,威力相較其弱點實在是有點不夠看。
但火炮就是火炮。
不知從何處來的重擊,完全不明白來由的巨響,還有炮彈上未散去的硝煙,都讓戰象驚恐萬分。
混亂就此開始。
戰象順從本能一邊甩掉身上的累贅,一邊撞擊身邊礙事的其他戰象——為了讓戰象衝鋒達成最為強大的效果,戰象佇列一般都較為緊密,不給敵方騎馬的騎兵以穿插的可能。
打順風戰的時候,聰明的戰象從始至終都能保持嚴密整齊的方陣,就像是訓練最嚴格的戰士;當危險到來,戰象的野性本能立刻上線,身邊的“戰友”就是阻礙自己逃跑的道路。
戰象的挑選機制,導致編入一個佇列的戰象不可能是同一個族群,它們對對方可沒有什麼憐惜之情。
戰象彼此衝
撞,四散逃竄,有的大象倒下,被其他大象踩得無助哀嚎。
還好這裡是平原,五百頭戰象散開之後,大部分都能順利逃走。人類就沒有了這樣的好運。
戰象四散逃竄的時候,步卒根本跑不過被嚇瘋的戰象的速度。當戰象粗壯的象腿落下時,許多步卒連哀嚎聲都未響起,就成了一團肉泥。
騎兵還能靠著高超的騎術,勉強不被戰象甩落,得以在戰象安靜下來後逃生。老國王帶來的一萬特意換了新武器和盔甲,讓他的國庫大出血的精銳戰士,除了希望戰象別往自己這裡跑,沒有任何生存的希望。
可人群都往沒有戰象的地方逃跑,也會造成推擠踐踏。
人群也能把人踏成泥。
李玄霸登岸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