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慄眠漸漸喜歡上了這種遊戲,尤其是當她看到自己的建議的確能讓朋友們變得更開心的時候。
人正是這樣一種動物——在基礎的生存需求被滿足後,就會自然而然地去尋求滿足精神需求的方法。前者往往被稱為“生存”,而後者才是“生活”。
也只有當兩種需求都被滿足之後,人才真正覺得自己正是作為一個“人”活著,而非只是一具行屍走肉。
因為無法從生身父母那裡獲得愛,所以就轉而試圖從朋友那裡獲得愛——這便是小慄眠喜歡玩“神明與信徒的過家家”的原因。
又有一天下午,這片空地再次成為“神”存在的天堂。
小慄眠再次坐在神座上,頭戴神冠,手持神杖。
第一信徒走上前,雙手合十衝神明鞠躬感謝:
“神啊,當我按照您的方法嘗試過後,果然再也沒有因為吃零食而惹媽媽生氣了。不過……”
一個問題解決後,又有新的問題出現了。
第一信徒又為著別的煩惱請教神大人,而智慧過人的神大人自是又為其指出新的方向。
“下一個。”
第二信徒走上前,臉色已經開始有些不耐煩。
“我說,我們就非得一直玩這一個遊戲嗎?”
對於一群孩子來說,想要將他們的精力一直放在同一個目標上,確實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第二信徒不想再當信徒了,而是想和夥伴們去採樹葉吹笛子。
在第二信徒的鼓動下,神的地位受到極大挑戰。
如果是真正的神明,必將會揮動神杖,給背叛者降下神罰。
然而——
坐在砂土與碎石製成的神座之上的神,只是摸了摸神杖上面光滑的鵝卵石,小心試探地問:
“你還有別的題不會嗎?我都可以給你講。”
第二信徒是求知慾比較強的孩子。
神抓住了第二信徒的這個特性,重新贏得了對方的信仰。
“下一個。”
同樣的遊戲持續了許多日,不願意配合的人越來越多。
可神是因為有信仰才存在的,如果沒有信徒,小慄眠就將重新變回過去的那個自己。
於是,為了不讓自己消失,神做了許多努力。
有的孩子主意比較強,那麼就得表面上順應對方,實則暗地裡引導著對方按照自己的意願行動。
有的孩子耳根子軟,那麼只要簡單誇獎幾句,就能哄得他們做原本不太情願的事。
還有的孩子則是毫無想法,這樣的最好對付,只要讓自己成為多數派,他們就會主動跟過來……
神摸清了每一個人的想法,知道每一個人的需求。正因如此,神才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
得益於祂的努力,天堂依舊勉強維持著初始的樣子。
也許是因為小慄眠從父母那裡得來的愛微不可查 ,所以她才想從朋友那裡得到成倍的愛來填補某種缺失。
正因如此,小慄眠並不滿足於友人之間那樣僅限於玩耍和閒談的關係。
……她想要更多,想要這種所有人都注視著自己,為自己獻上全部信仰的感覺。
只有在這樣的程度下,小慄眠才能切實感受到——
我,慄眠,的確如此真切地存在著。
不過就連她自己也清楚,這樣的遊戲是持續不了太久的。
…………
…………
慄眠的父母——蕭芒和慄葉擁有一個略帶古怪的女兒。
他們的女兒從不會向他們展露笑臉,也從來不會像別的小孩子那樣興致勃勃地在家中提起學校裡的事,或是一臉興奮地跑到他們懷裡撒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