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了這些局長。
借楊寅虎之力竄起的不只是在任的局長們,也有超過那二十位的刑偵警務人員,這些警員不論功底根基如何,一旦成為楊寅虎的助手,經過磨練後都能脫胎換骨,成為警察裡的佼佼者,他們不是已經扶搖直上,步步高昇。就是如他般在警界享有著盛名。
連顏如玉,也可以說是楊寅虎一手栽培出來的。雖然是領導們賞識顏如玉,讓她有機會挑大樑,但顏如玉的刑偵手段,幾乎全是楊寅虎一手培訓出來的。
楊寅虎手下本就沒有多少女學員,他看出顏如玉的反應機敏,頭腦靈活,而且底子好,善琢磨,且勤奮,又有人緣,便細心教學,重點培養,希望她將來能成大器。
他成功了。
顏如玉也成功了。
他參與了那麼多案件的偵破,創造了那麼多刑偵案例,栽培了那麼多警界精英,卻要以顏如玉的破案作風最讓他滿意,與他在偵案合作時也最默契。
但卻在他最重要的關頭裡——由“教員”轉為“局長”的第一次偵案——成為他的剋星。冼興艾與顏如玉的合作,使他遭受了一次滑鐵盧。
其實,他在從教期間,所做的工作,簡直超過了應負的職責:從教學內容的設計,到實案的勘察,甚至法規條例的制定,和人員的考核,還有司法的鑑定,他都參與指導,指揮若定,不過,教員始終是教員,儘管警銜級別很高,但在身分上,似仍比各合作部門的主管領導低,楊寅虎因而經不起友人的慫恿:栽培了那麼多的局長和警員,難道自己不想獨當一面,也過過大局長的癮?於是婉辭了市委對他司法鑑定中心主任的任命,正式請命要求領導偵破市局的一號要案。
這一來,的確風光了一段時候。
()好看的txt電子書
由於他沒有接受任命而去自行請命,得罪了市委的一些領導,所以在組織任命上就形成了分岐,在偵案的人事任命上便同時起用了一個冼興艾,來跟自己打對臺。
顏如玉是警局的重案組組長,在人事管理上,當然服從組織安排。作為“恩師”的楊寅虎只能暗地裡“要求”顏如玉婉辭,而不能明著下令顏如玉拒職。
顏如玉表面上唯唯諾諾,卻在一次政法委書記主持的7。16專案會上,明確表示她會跟冼副局全力以赴,務必偵破此案。楊寅虎本來就知道官場裡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利害關係,只有成王敗寇;但他仍以為人雖在官場,但這班行武出身的人,畢竟還講義氣。
顏如玉的這些作為,頓使他絕瞭望,灰了心,所以後來的蔣辰龍曾一再向他保證,日後不會忘記他培植之恩,楊副局也只是“姑妄聽之”而已。
楊寅虎決定舍顏如玉而取蔣辰龍,是因為他知道:顏如玉並不是實踐自已理想的最佳人選。以蔣辰龍的偵緝能力,比顏如玉只強不弱。而且,蔣辰龍和自已有很多相似這處,可以說是同一類人。他要借這個案子來實踐自已的理念的最佳人選只有蔣辰龍。
日後楊寅虎自己回想起來,不免要歸咎於自己太過追求完美。他那次偵案的失敗,不是敗在偵案方向,也不是敗在破案技能,而是敗在他的“理念”上。他的“理念”、一則尚未圓熟,二則在當時可說是逆勢而行。
天下大勢不可造。事難莫過於逆勢,聰明人善於把握潮流,順應時勢,迎合上意,尤其是官場仕途,逆勢而行,當如仰天自睡。一旦失勢,即只有捱打的分兒。
楊寅虎有感於西方司法的完備與偵案技法,認為嚴謹刑偵會是必然趨勢。司法體制在變,一味的刑訓逼供已不能做為偵案的主要手段。現行的以案發率來判定一個轄區的治安好壞,就如同過去以離婚率來判定人民是否生活的幸福、安定一樣的可笑。
所謂民不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