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比如安排人去買東西,有的人性格開朗適合跟人打交道,但是做事有些毛毛躁躁的不夠細心,那這種人就適合跟掌櫃的談價錢,而負責買東西的人和清點物品的人則必須細心,要一樣樣檢查,一樣樣定下來,只有讓合適的人去做合適的事情才能把事情給做好。
李若松日後的用人觀念大抵就是在這個時候形成的,每到一個地方任職,他都會先去了解下屬的性格習慣,根據這個人的情況來安排他的職務或者是事務,後世評價李若松說他知人善用,善用人長處,卻不知道李若松剛開始連買東西都搞得一團亂。
李若杉一開始並沒有被安排事情,成棟只是讓他跟在他和李若松身邊,看他們倆是怎麼做事的,李若杉非常聰明且很好學,看到自己不明白的,當時會記在心裡,等到成棟和李若松不那麼忙了再跟他們倆提問。
後來發現有的時候一些事情當時是記得的,結果等到自己想問的時候居然怎麼都想不起來了,成棟就把自己製作的鵝毛筆送了一支給李若杉,還附贈了一個裝有墨油的小瓶子,讓李若杉可以戴在身上,成棟還用材質比較硬的紙張製作了幾個線裝本,之前只有他和李若松在使用,後來是專門製作了一本一半大小的送給李若杉用,再到後來李齊發現這個本子、筆非常方便,能夠隨身攜帶,想到什麼就能很快記錄下來,且不重,便也跟成棟討要了一套。
李齊開始使用之後,李良也不太好意思的來找成棟,支支吾吾的跟成棟拿了一套走,張管家笑眯眯的拎了一套,周護院冷著臉拿走一套,張管事樂呵呵的跟成棟要了最後兩套,說是還要給劉管事捎到京城去。
成棟是按照現代的習慣給這些東西起的名字,筆記本、鵝毛筆、墨油,簡單好記也很形象,很快就在李齊家裡普及開來,甚至慢慢的在劉家溝流傳開,到了後來要是誰家沒有這麼一套東西,那家的小孩子都不好意思出門的。
這股風潮一直到後來成棟帶著科研部研製除了鉛筆之後才被慢慢替代掉,只是雖然鉛筆比鵝毛筆普及的更快,但是鵝毛筆一直沒有推出大楚的舞臺,官方記錄還是以鵝毛筆為主的,因為用墨油寫出來的東西儲存的年限比鉛筆寫出來的東西長很多,這些都是後話,現在的成棟還沒有後世統領科研部的風采,這會兒的成棟就在頭疼這具身體實在是太弱。
之所以成棟會這麼頭疼,關鍵原因是一個月的期限到了。
平時該忙的事情他們必須忙,但是課業也好,武功也好,他們是一點也不能拉下的,成棟還稍微好一點,一方面是他現在體質跟以往不同,就算是想要多做些事情,李若松也不會同意,另外一方面也是他本身就有培養李若松和李若杉的想法,所以大多數時候他都是負責從旁協助和指導的,具體做事情的往往是李若松和李若杉。
哪怕是知道了李若杉將來可能會走到那個位置,成棟卻從來沒有過要讓李若杉少做事情的想法,怡怡相反,他認為這些李若杉必須從最基本的事情開始學起,接觸這些事務性的工作越早越好,以小見大,他這會兒能夠把眼前的事情做好,把眼前這些人給管好,等到真的讓他去管理一個國家的時候,他才知道從哪裡下手。
哪怕那個時候什麼事情都不要他做,只需要他制定國策,但是制定國策是一方面,能不能落實,中間的各個環節會不會出現什麼問題,做事的人會不會矇騙你,這些東西如果沒有經歷過是很難把握的。
成棟並不忌諱這裡面會出現的問題,比如中飽私囊、欺上瞞下這些情況,成棟都會一一掰碎了講給李若杉聽,甚至會讓他自己學著辨別和處置,李若杉之所以被後世譽為大帝,最關鍵一點就是他很少做決策,但是幾個非常重要的,事關大楚國運的決策他做的都是非常正確的,哪怕當時朝堂之上只有他的兄長和他的哥夫支援他,等到真正實行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