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部《武士》裡面草野幸還是沒有完全的按照史實來拍。
這也是沒什麼辦法的事情,關於幕末的這一段歷史,在日本還是很熱的,有許多人寫過,就文學方面來說,最有名的應該是司馬遼太郎的幾部作品,比如《幕末》還有《新撰組血風路》。
當然了,司馬遼太郎的作品基本上是屬於利用歷史,然後講他自己想講的故事,不過,他的筆法確實精妙,總是能騷動日本人的心。
關於新撰組,若是真的看歷史記載就會發現,這個組織確實是大名鼎鼎,但是,其中許多的大事,都是一些刺殺以及街頭的互相砍殺。
有人評論日本戰國曆史,那就是村鬥,而到了幕末這邊,似乎連村斗的級別都算不上。
當然了,從武俠的角度而言,是可以把這些浪人們拍的很能打,畢竟刀法劍術鬥在一起,還是挺好看的,而且,這幫傢伙確實很有戰鬥力,有不少都是師承門派裡面的佼佼者。
但再仔細看的話,會發現許多都是背叛,都是肅清內部。而這些卻成為了重要的大事件,可見這段歷史的真實情況如何。
在草野幸看來,這應該是代表了當時日本人的那種迷茫。
到底是使用者幕府還是擁護天皇呢?
至少表面上,德川幕府這種將軍制度,他們也是擁護天皇的,簡而言之就是三國時期的挾天子以令諸侯。
可是在這個時候,挾天子變的行不通了,德川幕府又沒有辦法搞出一個更好的制度來,所以,就只能這樣了。
其實,縱觀整個這一段歷史,真正能稱為大事件的,實在是不多。
簡單而言,就是根本沒有原本《最後的武士》裡面的那種戰鬥場面。
這裡面有兩個制約,一個是日本當時的地形,很難有那麼多的馬,面對排槍隊並不是靠著騎兵來做衝擊的,在日本其實是人。
二是當時的真實情況,也就是《最後的武士》裡面,真正要表現的那個人,他就是西鄉隆盛。
《最後的武士》裡的勝元,歷史上也有這個人,但其實不應該是這個人物,應該是西鄉隆盛,他可不是天皇的老師,而且,這個大戰的真正歷史背景,也是真實存在的,就是西鄉隆盛發起的那個‘西南戰爭’。
應該說,最為符合《最後的武士》裡面的歷史背景,就是這個‘西南戰爭’但是,事實上這個戰爭又跟電影裡面幾乎完全不一樣。
很簡單的一個事實,就是西鄉隆盛當年穿著的軍裝,那個也是典型的美國軍服,特別是袖口上繡著的花紋,那是美國南方軍的典型標誌。
關於這一點,是有非常明確的畫像作為記錄的。
說白了,就是在那個時候,‘西南戰爭’西鄉隆盛這一方的軍隊,本身也已經是日本的新軍了,也就是說這是新軍之間的戰鬥,是西鄉隆盛跟其他維新派的政見不合引起。
即,跟武士就已經沒有太大的關係。
西鄉隆盛本身也是倒幕派,也就是一手葬送德川幕府的主要人物,所以,有人把‘西南戰爭’看成是倒幕派的終結。
這段歷史簡述而言,其實就是倒幕派把幕府幹掉了,倒幕派自己也完蛋了,最後留下了那些只一心擁護天皇的傢伙們。
回過頭來跟《最後的武士》來做比較,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出來,其實他們也是亂拍的。
或者說,最起碼就不應該拍出來那種,使用冷兵器以及騎馬對新軍衝擊的戰鬥場面。
話說這種場面,真正做到的實際上是滿清,是僧格林沁帶著三萬騎兵衝擊八國聯軍6000火槍隊,其中還有馬克沁。
當然,這部《最後的武士》之所以這麼拍,極大的改變了歷史,然後用冷兵器對熱兵器,就是想拍出這種感覺來,就是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