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總統型”首相的政治秘訣

日本前首相、自民黨最大派系“森派”掌門人森喜朗曾有微詞,說小泉有張“非自民臉”。意思是小泉完全無視自民黨傳統派閥政治的“打招呼”、“調整”、“平衡”等玩法,不按黨內既定遊戲規則出牌。其實,森此言差矣:高喊“把自民黨砸個稀巴爛”而上臺的小泉,其政治上的勝利根本就是“反黨”的勝利,用被視為其“接班人”的安倍晉三的話說,小泉是自民黨“創造性的破壞者”。

應當承認,在日本戰後歷屆首相中,小泉無疑是那種為數極少的具有“卡理斯瑪”(Chari*atic)的個人魅力型領導人之一。這不僅是因為其一頭獅發、不苟言笑,給人以酷感的做派,更與其身上一些迥異於傳統日本政客的個人品質有關。譬如,說話乾脆利落,絕少閃爍其詞,拖泥帶水;敢做敢當,勇於承擔責任;思想開放,大膽任用女性官員;趣味脫俗,喜愛藝術,等等。假如在歐美社會,這些或許根本就不值得一提。但是在封閉、保守、有諸多長老社會遺留的日本政壇,說風格清新,實不為過。儘管作為政治家,小泉的所作所為確有作秀的嫌疑和成分,但這種“秀”,卻不是一般政客能做得出來的,其背後也多少透出某種性情、膽識:如乘海上自衛隊軍艦視察北方四島,霧靄茫茫的海上,一個手持望遠鏡的身影定格在週刊的封面;面對帶傷參賽,終於勝出的大相撲名選手貴乃花的奪冠,即席發表“戰勝傷痛,努力拼搏,令人感動”的動情而簡短的發言;2002年對平壤的閃電訪問,聽到朝方承認綁架日人事實的瞬間那僵硬的表情……歷代首相中,少有如此與國民分享喜怒哀樂、“休慼與共”的政治人物,極大地縮小了政壇與市民社會的距離。

“小泉劇場”謝幕,近乎完美的背影(2)

這也是被稱為小泉政治成功秘訣之一的“劇場政治”。在某種意義上,也許我們可以說,小泉政權五年,正是這位酷愛歌劇、歌舞伎的政治家自編自演的一出高潮迭起、精彩紛呈的活報劇。作為導演兼主演,其對鏡頭、臺詞、舞臺效果和觀眾心理的把握,幾乎無懈可擊——小泉是日本公認最會利用電視媒體造勢的政治“超級明星”。

其賴以成功的另一個秘訣,是“首相支配”。所謂“首相支配”,原本是日本政治學者、政策研究大學副教授竹中治堅的一部著作的書名。著作本身說的是自細川護熙*聯立政權崩潰,自民黨重新恢復執政以來,經過90年代中期開始的選舉制度改革、政治資金規制及行政改革等歷練,內閣首相的權力已今非昔比,大大強化,成了自民黨再度做成長期政權的政治基礎,並直接催生了日本政治新的生態環境。小泉正是利用這一點,對執政黨議員和行政官僚,行使、發揮了此前歷任首相連想都不敢想的統帥權和至高無上的影響、決策能力,做成了戰後政治史上前所未有的“一朝權在手”的“首相支配”型長期政權。

眾所周知,傳統日本政治運作的一個顯著特徵,是重大政治決策往往由強大的官僚層主導,政治家,乃至首相甚至都被排除在決策過程之外,即所謂“官僚支配”。作為日本社會心照不宣的傳統,這種官僚主導型政治在“失落的十年”達到了極致:在內閣如走馬燈似的頻繁更迭的時期,一些省廳(相當於我國的部委)的日常工作和決策完全掌握在政務次官(相當於我國的副部長)的手中。這種首相、內閣“缺席”的政治運作方式的長期持續,一方面說明日本官僚系統的成熟、高效和“無害化”(實際上是“去政治化”),但同時卻導致了內閣許可權的瓶頸化和國民對政府權威的飢渴狀況。這種狀況顯然不利於日本在21世紀向“普通國家”的“轉型”。事實上,日本許多政治家意識到這一點,也提出了一些相應的措施,力求突破現狀。中曾根就在其著作中不止一次地提到要改革首相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