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趙桓在睿思殿召開了宰執會議。 宰執全部到齊之後,趙桓說道: “連日暴雨有很多地方已遭遇了洪災,沖毀莊稼民宅,百姓流離失所。 也怪朕,之前只顧建設,沒有著手防災救災,這次洪澇災害是朕的失職,同時也是諸位的失職,亡羊補牢為時未晚。 現在開始,立刻在全國各路和重點州縣設立皇家應急署,在京城設立總署。這署長一職,諸位有沒有適合的人選?” 李若水邁步出列,躬身道:“如果陛下信得過臣,臣願擔當此職。” 趙桓眉毛一挑,說道:“你現在負責監督全國印鈔的事宜,你願意放棄這一切而變成一個沒有朝廷官職,成為朕的皇家公務員嗎?” 皇家公務員,是趙桓套用的現代社會的稱呼。 李若水點頭道:“是,吏部整天跟官員打交道,實在不是臣的性格所喜的。 臣想幹一些實事,尤其是賑災救濟這樣的事,我不知道陛下設立的應急總署具體負責哪些事務,但既然包括了賑災救災,那麼類似的業務想必都歸屬於這一部分,這正是臣想去做的。” 說實話,李若水在應急總署這個職務上會比他在吏部幹得更好。 吏部都是些老油子,必須精於官場的人才能混的風生水起。 而李若水嫉惡如仇,性情耿直,其實是不適合在這種官場老油子裡面混的,因此他乾得很不開心,一直想著去幹些他願意幹的事,比如賑災救濟。 因此,在趙桓在洪澇災害的情況下提出來的成立的應急署這個新部門,雖然歸屬於皇家,李若水卻立刻就來了興趣。 這不正是他夢寐以求想去做的事嗎?因此毫不猶豫的便站出來要求擔當此職。 聽到李若水這麼說之後,趙桓便說道:“那好,事不宜遲,皇家應急總署就由你來擔任主官職務。 正如你所想,包括所有需要緊急處理的事務,比如安全事故,防災救災,不管是火災還是水災,自然災害都歸你們管。 另外在水災之中出現的重大生產事故造成重大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的同樣由你們負責。 在各路的州府以及重要的人口眾多的州縣,都要成立應急署,並籌備專門的賑災救災物資,配備相應的賑災救災人員,隨時投入救災。 資金要充足,尤其是各種救災物資,包括帳篷、乾糧、合格的飲用水等等,這些你要制定出詳細的預案來,報朕審批之後遵照執行。 當然這些規章制度如何建立後面再說,現在你們可以先行投入洪澇災害的救濟,朕先撥五百萬兩銀子給你,作為先期賑災救災的款項,根據情況再追加。” 李若水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五百萬兩銀子,在以前振災救災中這根本是不可想象的,朝廷哪捨得拿出這麼多錢來救災? 因為每一年全國各種各樣的自然災害到處都有,需要救濟的人太多了。 而朝廷的錢又捉襟見肘,幾乎所有的財政收入都拿去養數目龐大的軍隊和官員以及龐大的財政開支了,哪有什麼錢來救災賑災? 以前別說五百萬兩銀子了,連五萬兩銀子都沒有拿出來過,都是由當地的官員自己找鄉紳名流權貴捐助,朝廷象徵性的能夠拿出個幾萬兩銀子,那都是不得了了,要大書特書的了。 而皇帝一次賑災就拿出五百萬兩銀子,要知道,這可相當於人民幣五十個億,在一次的自然洪澇災害中投入這麼大的救災力度,積貧積弱的宋朝是不可想象的。 所以不僅李若水嚇了一大跳,李綱、趙鼎等人都是呼吸都要停滯,皇帝真的這麼捨得花錢嗎?要拿出這麼多錢來賑濟百姓嗎? 趙桓扭頭望向他的大管家錢超群說道:“朕要成立全國應急總署,並在各路的州縣以及人口超派百萬的大城鎮建立應急署,用來應對各種自然災害和人為的災害,戰爭除外,你算一算該投入多少錢?” 錢超群這腦袋的確管用。 他立刻掏出算盤在桌上噼裡啪啦的一陣擺動,隨後躬身對趙桓說道:“如果單單是建立總署並且籌備一年的賑災救災物資,大概需要白銀三千萬兩。” 這一下李綱等人呼吸都停滯了,他們不相信趙桓能拿出這麼多錢來賑災救災。 趙桓問道:“現在咱們有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