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潤生的是趙桓的第十三個兒子,這個兒子趙桓給了他取了個小名,叫萬國。 這個名字極其霸道,萬國來朝,可見趙桓對黃小潤的兒子刻意的要拔高半籌,再給黃小潤的第二個兒子萬國取大名的時候,趙涵選擇了趙諍。 幾個博學鴻儒並沒有取這個字,是皇帝自己想出來的,博學鴻儒很委婉的提醒趙桓,說這個字有爭鬥爭訟的意思,寓意不太好。 趙桓卻擺手笑道:“我就是要讓他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我的兒子就是要敢於爭鬥,敢於挑戰,當然不能窩裡鬥,哈哈哈。” 幾個老學究也就不敢再多言了。 而在給黃小潤兒子萬國封爵位的時候,趙桓再次讓眾人驚掉了下巴。 本來趙桓已經改了規矩,給每個孩子都是按照他母親的籍貫所在地來取名,來封爵位,可是到了黃小潤的大兒子山河封的是秦國公,那是戰國七雄的老大,最終一統天下的。 可是到了黃小潤的二兒子萬國,趙桓沒有按照黃小潤的籍貫給他封,而是封為晉國公。 晉國公和秦國公,這兩個國公稱謂,在歷代爵位封賞中那都是頂尖的存在,只有最頂尖的親王才會得到這兩個封號,而一般而言,未來的太子,最先封的就是這兩個爵位。 也就是說,一般而言,不是儲君不會得到這樣的封號。 難道這意味著儲君會從黃小潤的兩個兒子中選擇? 聯想到之前太子各種的騷操作,把他自己逼上了絕路,皇帝到現在都沒正眼瞧他,而且他還窩在東宮關著門抄錄家訓。 那是不是意味著皇帝想換太子了? 當然也有不同意見者,認為皇帝站立山河為秦國公的時候,就表現出這種意圖。 現在過了好幾年,也沒有廢掉太子,反倒又封了黃小潤第二個兒子為晉國公,這不是兩虎相爭嗎? 由此一來,太子之位是隻有一個的,三個人爭,這算哪門子事呀?因此得出結論,皇帝之所以封黃小潤的兩個兒子,一個秦國公,一個晉國公,僅僅是出於對黃小潤的喜愛。 所以才恩寵有加的給了孩子這樣高的兩個爵位吧,其實這也只是人的觀感,並沒有實際的規定說秦國公和晉國公要比其他國公高一層。 總之各種議論都在。 趙桓又得了兩個兒子,很高興,還下令叮囑崔雪姬隨時留心著有沒有月事停止懷孕的跡象? 可惜的是,雖然辛苦了一個月,崔雪姬的月事還是如期而至,沒懷上。 趙桓倒也不氣餒,安慰崔雪姬說沒關係,再接再厲,後面的一個月到過年之後,他恐怕就得照顧一下其他的嬪妃了,否則別人該有意見。 但是他還是會算著崔雪姬的受孕期,然後臨幸她的,爭取早日開花結果。 …… 時間回到崔雪姬他們入宮的第二天。 副相霍汝文便與高麗宰相金富軾兩人在政事堂舉行了商談。 金富軾非常激動,他原以為這一次會無功而返,可沒想到柳暗花明,淑太妃崔雪姬竟然意外的救了三皇子,從而力挽狂瀾,事情有了根本性的變化。 他也能夠與大宋皇帝與大宋皇帝派來的副相崔霍汝文進行商談了,他是一個非常謹慎的人,他可不像金國那般囂張,甚至也不像拓俊京那樣的算計。 他只希望達到一個目的就好,其他目的能夠達到最好,達不到也沒關係,首要達到的目的就是得到糧食援助。 金國現在急需糧食,餓死的饑民太多了,他金富軾都不忍去看那些餓殍遍野的慘相。 他以為會費盡口舌,才能讓大宋點頭給糧食賒銷,沒等他開口,霍汝文便主動說了:“我們皇帝陛下已經看過你們的國書,對你們的第一個要求賒購一千萬石糧食,表示沒問題。” 金富軾真是又驚又喜,他這些天抓掉了多少頭髮,一個字一個字的斟酌該如何開口才不激怒大宋,又能夠讓大宋仁慈的把糧食賒銷給他們。 現在大宋居然直接開口就答應了,怎麼不讓他欣喜若狂? 急忙起身衝著皇城的方向長一揖禮,說道:“老臣替高麗百萬饑民叩謝大宋皇帝陛下救命之恩。” 霍汝文又說道:“你們國書之中好像第二個要求說的有些含糊,陛下讓我當面問問你們到底想要什麼?” 這封國書王楷不敢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