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項工作腓特烈興趣不大,主要是他對議會還沒有什麼概念,不知道議會權力到底有多大,而且他對選舉完全不懂,因此交給趙桓來全權負責。
趙桓倒沒有推辭,當即便答應下來了。
至於帝國調查局和法院系統的組建,只有趙桓來自行負責,這是他的職權範圍。
對於軍事,趙桓給腓特烈提了一個建議:“現在的帝國沒有常備軍,遇到軍事行動還要求爺爺告奶奶的讓各公國來組建軍隊,這是不正常的。
我建議可以模仿法蘭西實行義務兵制,強行建立一支帝國常備軍,所有十六歲以上,三十歲下的帝國子民都有義務服兵役,要統一登記造冊。
經過篩選之後強行徵召入伍,違反徵兵制的,不履行服兵役義務的,將追究其刑事責任,具體我會在制定法律體系時,制定一部《兵役法》。”
這是一個重大變革,腓特烈和所有內閣成員一時間都不知道該如何表態,這跟他們之前的傳統思想不一樣。
幾百年來神聖羅馬帝國實行的都是募兵制,各公國的貴族,尤其是騎士階層,有義務服兵役。
因為他們得到了國王和上一階層領主的冊封,將土地分封給了他們,他們相應的職責就是為帝國服兵役。
但是這隻適合小規模的戰鬥,也就是幾千人的那種,對於大規模的戰鬥,單靠騎士階層是沒辦法完成的。
遇到大規模戰爭時,就只能實行募兵制,也就是掏錢來招募平民加入戰爭,就像第二次十字軍東征一樣,如果農民和手工業者拿不到錢,是不願意從軍參戰的。
而現在趙桓提出了義務兵制,這就是兵役制度的根本性變革,不過這一點倒引起了腓特烈極大的興趣。
他是一個很有野心的人,也是一個有雄心抱負的梟雄,他當然渴望有一支常備軍直接受他的掌控。
實際上,在若干年之後,腓特烈在神聖羅馬帝國推行了采邑法令,要求所有接受采邑者為皇帝服兵役,這已經很接近現代的義務兵制。由此,腓特烈建立了帝國的常備軍,開始征戰義大利,引發了連續六次的征伐義大利的戰爭。
他之所以能夠發動一次又一次的戰爭,與義務兵制和帝國常備軍有極大的關係,常備軍成為他實現軍事抱負的基礎。
而現在趙桓給他的建議就是直接實行義務兵制,這就比他後來實行的采邑法令更加前進了一步。
而事實上,這種制度在法蘭西王國已經開始實施了,那是因為法蘭西國王路易沒有錢可以招兵,而他又面臨了阿基坦公國和諾曼底公國等的挑戰,從而不得不採用義務兵制強行徵召軍隊。
這步棋從後來實踐來看是可行的,也為路易招到了數十萬軍隊,雖然因為沒有經過嚴格訓練,在戰場上沒有達到太好的效果,但至少保住了國王沒有被推翻。
這件事已經傳遍了整個歐洲,腓特烈當然也知道,他當時也在琢磨,要不要在帝國推行路易的義務兵制,現在趙桓直接提出了這個建議,讓他更加心動了。
不過他還是很謹慎,不想一步到位,那樣的話會導致整個帝國的混亂,會激起各公國的強烈反抗。
法蘭西之所以成功,那是因為法蘭西實現的是比較集權的君主制度,他的國王相比神羅帝國的君王而言,有更高的威望,權力也更為集中。
同時,歷史上,法蘭西的國王的傳承相對比較穩定,能形成比較穩定的王室集團勢力。而神羅帝國的君王卻一直處於你爭我搶的局面,沒有相對穩固的王室集團助力。
所以一步到位的實施義務兵制,很可能會激起各公國的強烈反對。
實際上這也是趙桓向腓特烈提議實行義務兵制的一個原因,他想搞事,讓神羅帝國亂起來,就是從強制徵兵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