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07部分

得不先安內。

接著楊嗣昌分析道:清軍的攻勢再猛烈,暫時還不會危及到明王朝的根本統治,因而只是肩臂之患;而中原的農民起義不但消耗了大量的兵力和軍餉,還造成了人心浮動、城鄉凋敝,使帝國大傷元氣,所以是心腹之患。

而出於這樣的分析,他認為應該首先集中全力對付農民軍,而對清軍採取守勢,甚至想辦法與其妥協構和,將來內亂徹底平定後再作長遠打算。(未完待續。。)

第五百八十六章十面張網

所以說,楊嗣昌是一位很有戰略眼光的人,比起過去崇禎皇帝和他的朝臣們忙於頭疼醫頭、腳疼醫腳地窮於應付,確實要高明多了。

而崇禎皇帝也從來沒有聽人從戰略的高度為他系統分析過形勢,所以一聽這番話,大有茅塞頓開之感,他感慨地說道:“只恨用卿太晚啊!”

那麼戰略構思完成以後,楊嗣昌又有什麼具體的實施方略呢?

楊嗣昌針對農民軍分散流動作戰的特點,提出了一個以主力兵團流動進剿和地方兵團固守協助相結合,穩紮穩打,步步為營的“十面張網”方案。其實我們就可以看出,這個方案與吳世恭曾經提出的全場緊逼加區域防守很類似。

而根據這個方案,五省總理和陝西總督將分別統率各路援剿部隊和三邊勁旅,作為主力在中原和西北兩地突擊剿滅大股農民軍;陝西、河南、湖廣、鳳陽四個巡撫轄區的地方兵團一面固守自己的區域,一面配合主力兵團圍剿,所謂“分任剿而專任防”,稱為“四正”,就是圍剿大網的四個正面。

此外,延綏、山西、山東、應天、江西、四川六個巡撫轄區的地方兵團作為“六隅”,是大網的六個邊角,主要負責嚴守自己的區域,相應協助圍剿。楊嗣昌以為,一旦張網部署完成,只消三個月時間就可以徹底消滅全部農民軍。

而僅就軍事方案而言,“十面張網”的計劃還是相當嚴密的,但要認真執行起來卻需要許多基本條件。首先是要有充足而精幹的兵力,否則網大眼稀,只靠空架子無法收到實效的。

因此就要增兵。根據楊嗣昌的調配,五省總理和陝西總督的兩個主力軍團各增兵三萬人。而湖廣、河南兩巡撫增兵各一萬五千人,鳳陽、陝西兩巡撫各增兵一萬人,此外還在鳳陽祖陵和承天(今湖北鍾祥)祖陵各增設專防兵五千,總共增兵數達到驚人的十二萬。

到了現在,連同中原、西北兩個戰區和“六隅”地區原有的兵額,十面網中所用的部隊已經是超過了二十萬。調集這樣多的部隊完成一個總戰役,在明代的歷史上也是極為罕見的,而且光從數字上來說,也至少足以同各路農民軍相抗衡。

但這裡有個問題:在軍制敗壞的明末,這些匆匆招募的部隊。到底有多大的戰鬥力?只有天曉得啦。

當然,增兵以後就要增餉,戶、兵兩部經過仔細籌算,共需增加軍餉二百八十萬八千兩。又是一個天文數字。而這筆龐大的開支確實很讓人傷腦筋。

崇禎皇帝曾經在以前諭令勳戚之家捐助,但遭到了普遍的抗拒。那些官紳勳貴根本沒有急公體國之心。就是那些身處在戰區的鄉紳也不不願意捐助。崇禎皇帝忍不住發牢騷道:及至賊來時。都成了他們所有。怎麼這樣愚蠢?

可是崇禎皇帝也不用五十步笑百步了。連他本人也同樣是守財奴本性,寧可國破家亡也不願意拿出內庫的銀子來助餉。看到這裡。忍不住又想起了臭名昭著的魏忠賢。他當年見國庫空虛,倒是拿出家財充做遼東的軍餉的。也說不清誰的思想境界高了。

那大家都不願出錢,鉅額的軍餉也只能再從民間榨取了。楊嗣昌因此提出了他的著名的加派“剿餉”的計劃,在遼餉之外又在每畝加糧**,每石折銀八錢,合計天下增稅一百九十二萬多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