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35部分

際怯�械睦�選!�

盧象升確實是一位傑出的統帥,他所說的是明軍分合兩難的問題,還一針見血地估計出清軍所用的戰術,確實是指出了與清軍作戰的要害。而崇禎皇帝也覺得很有理,那麼一人計短、兩人計長,於是崇禎皇帝就命他與楊嗣昌共同討論,制定出可行的作戰方案。

其實說到這裡就可以看出,楊嗣昌和盧象升可以算是大明朝中,兩個最傑出的軍事人才,但這兩人也各有長處,楊嗣昌長於戰略運籌,而盧象升長於戰役指揮。

如果這兩個人能夠取長補短、精誠合作,再悉心安排一番,那麼面對清軍的入關,儘管是困難重重,但還是有可能在這次對清作戰中取得比前幾次好一點的結果。

很可惜的是,兩個人都囿於朋黨之見,從一開始就相互猜忌甚深,只是互相拆臺,根本無合作可言。

盧象升一見到楊嗣昌,不是先商量如何面對清軍,首先還是指責楊嗣昌的款和。他說道:“公等堅意撫款,難道沒有聽說過:城下之盟?孔子在《春秋》裡也認為是可恥的嗎?象升受命督師,如果唯唯從命,袁崇煥的下場就是前車之鑑。閣下不想一想,孝服在身,又不能移孝作忠,奮身報國,將忠孝兩失,怎麼能還有面目活在人世呢?”

這一下子就讓兩人之間的談話充滿了火藥味。(未完待續。。)

第六百四十四章都是不和

面對如此激烈的問話,楊嗣昌一開始還是比較冷靜的,他耐心地向盧象升解釋道:“嗣昌並未言撫。”

可盧象升還是不依不饒,他繼續質問道:“周元忠到彼處講款,數次來往,其事先由薊遼總督等人發起,最後受命於閣下,天下皆聞,誰可諱言?”

在這裡盧象升就有些死纏爛打了。拋開楊嗣昌“款和”的政策正確與否,他的連續質問,除了意氣用事以外,對當前的局面可以說是毫無意義。

難道讓楊嗣昌自我承認錯誤,打自己的臉啊?難道楊嗣昌承認了錯誤以後,清軍就會出關啊?更不用說楊嗣昌當時“款和”的政策並不是真的要和滿清求和,而只是權宜之計而已。

在這裡,又出現了一位比較有趣的人物,那就是盧象升提到的那位周元忠。

周元忠是個算卦的瞎子,過去行走江湖,曾多次到過遼東,在滿清的親貴讓薩滿跳大神之餘,還可以讓他算算命。而關門前線的將帥們因為害怕絞殺戰,不敢派出自己的精銳至前線偵察,所以他們苦於缺乏敵人的情報,就把周元忠發展成一個線人,以瞭解關外的情況,玩起了無間道。

當然,這事並沒有隱瞞朝廷,周元忠可能也是真心實意做密探的,所以周元忠這人就在兵部掛了號,而楊嗣昌就任兵部尚書以後,也很想透過這個難得的線索同清方取得某種接觸。

可是,由於崇禎皇帝態度堅決地反對“款和”, 誰又敢擅自談判呢?何況以一個無官無職的瞎子算命先生的身份,又怎麼可能同清朝作正式接觸呢?所以盧象升所說的話明顯就是謠傳。

不過此件事件也相當可悲。大明朝竟然需要靠一個瞎子供情報、通聯絡,那已經是十分可悲了,可這事還可以用周元忠心存忠義。身殘志不殘來自我麻醉。但是這種軍事機密還要被滿朝風傳,指摘非議,這每戰必敗的原因由此可見一斑。

聽了盧象升的話,楊嗣昌也十分惱火,他說道:“閣下是要以尚方劍置我於死了!”

盧象升毫不示弱地挖苦說:“既不去奔喪,又不能作戰,被殺的是我自己,哪裡還能殺人?”

真是話不投機半句多,這倆人根本沒有商議任何應付清軍入關的事宜,就不歡而散了。這倆人都是滿腹經綸之人。《將相和》的故事他們肯定也都知道。可是擱在他們自己身上,他們馬上都忘得一乾二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