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3部分

可祖大壽又失望了,當知道明軍再次救援以後,後金軍立刻組織了二萬軍隊進行了阻擊。

可這次戰鬥卻根本沒有打起來。當吳襄看到對陣的後金軍時,還沒有戰鬥,吳襄就帶頭逃跑。見到自己主將的舉動,明軍立刻大潰。後金軍順勢掩殺,明軍立刻屍橫遍野。

可令人好笑的是,帶頭逃跑的吳襄卻沒有逃掉,他被追擊的後金軍圍困起來,情形是萬分危機。

就在這個時候,整場戰爭中的唯一亮點出現了。隨同一起出徵的吳襄的兒子,年僅十六歲的吳三桂率領著身邊僅有的幾十名家丁衝入了後金軍的重重包圍,竟然把自己的父親吳襄給救出來了。

而這個舉動,也因為這是明軍戰鬥中的百暗中的唯一亮點,而被孫承宗奏報到朝廷中。作為偏執地認為:孝子就是忠臣;孝子就是勇將的崇禎皇帝,立刻把吳三桂的名字給牢牢地記住了。從此以後,吳三桂也就乘上了升官的直升電梯。

更為了宣傳,吳三桂勇冠三軍的名聲,在明朝朝廷的大肆宣揚下,立刻傳遍了大江南北。當然,吳世恭也不會這麼快得到這個訊息。不過,如果吳世恭知道吳三桂是這樣得到了勇冠三軍的名聲的,他也一定會笑掉大牙的。

但吳三桂的名聲,並不能夠挽救大淩河城內的明軍。督師孫承宗是一籌莫展。雖然再一次的損兵折將,可是遼東的明軍數量還是比後金軍的多。

但是這些敗兵也都喪失了基本的勇氣,他們也只敢待在堅固的城內,每天的舉動也就象是行屍走肉。靠這些人去打仗?就算是最樂觀的人也不會覺得會成功。

孫承宗知道依靠這些明軍去救援大淩河城是肯定不現實了,他現在就盼望著關內的明軍快些趕到山海關,去再次和後金軍在大淩河城決一死戰。

第二百六十五章大事件

孫承宗是盼望著關內的明軍早日來援,可關內卻有一支主要的明軍,卻因為莫明其妙的原因停止了行動。

登萊巡撫孫元化得到朝廷的調兵命令,又接到了首輔周延儒的私信以後,作為周延儒的主要心腹,他立刻把手下最有戰鬥力的軍隊派了出去。而這支援軍,正是由孔有德和李九成率領的。不過讓孫元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當這支援軍剛出了山東到了北直隸,他們卻立刻出了意外。孔有德和李九成被淹留在吳橋已經一個多月了。

孫元化,字初陽,上海川沙縣高橋鎮人。作為一名官員,他只是在孔有德叛變之時露了一小臉,在歷史的舞臺上沒有什麼表演的機會。

可是談到中國科技史,這孫元化就鼎鼎大名啦。他是一名西洋火炮專家,從徐光啟學西洋火器法。因此,在現代人看來,孫元化作為有著這麼先進西方科技思想能力的人,很容易引起現代人的好感。所以很多史書和文學作品中,就有些吹噓地把孫元化誇成了一名大好人。

可是雖然筆者和孫元化也算是老鄉,卻不願意胡說八道。孫元化在明朝的官員中,算不上好,也算不上壞,也就是一名平庸之輩罷了。

但孫元化火器之長確實名聲在外,因此,他被孫承宗舉薦為兵部司務,在遼東關外築臺製炮。這種技術工作孫元化當然很擅長,所以他的升官也十分順利,隨即進兵部職方主事,崇禎初為職方郎中。

接下來,孫元化一生最閃亮的時刻到來了。在崇禎二年後金入關時,當時的督師袁崇煥帶著遼東明軍主力入關勤王。

而孫元化作為留守遼東的最高文官,在明軍主力被抽調的情況下,孫元化主要依靠東江鎮的明軍,再加上孫元化透過僱用了葡萄牙(當時西班牙和葡萄牙為一國,葡萄牙處於半獨立狀態。當時明朝人一般都稱其為佛郎機)僱傭軍,幫助訓練出一支很有戰鬥力的火炮隊伍,經過作戰,竟然反攻收復了一些遼東明軍的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