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50部分

熟,而冬季又足夠寒冷,限制了疫病的影響。但拉普拉塔平原的真正優勢,還是在於該地區的河道結構——巴拉那河、烏拉圭河、巴拉圭河匯入拉普拉塔河,形成巨大的河口,從布宜諾斯艾利斯和蒙得維的亞(烏拉圭首都)之間注入大西洋,無論是幹流還是支流,大部分河段都可通航,從而形成了一個不遜於亞馬遜河的天然水運體系。

這個龐大的水系,合起來覆蓋了這塊農業發達的廣袤平原,即拉普拉塔河平原。拉普拉塔河等河流的存在對這片農業區意義非凡。即使是在現代世界,與卡車運貨相比,水運的成本依然要節省十倍到三十倍。像小麥、玉米、大豆等單位體積價值低的糧食作物。透過水運就能以低廉的成本運送到下游,還能透過海洋運送到世界的其它地方——互相連通的河網能形成更大規模的經濟,創造出更多的資本,養活更多的人口,並且因為便捷的交通,極大地增強了在該地區形成統一國家政權的可能性。

而在拉普拉塔河水系河網周邊的山地丘陵之中,還散佈著十分豐富的礦產,彷彿在等待著工業革命之後的大開發——按照中國人的說法,這樣一塊得天獨厚的土地,就是所謂的“霸業之基”。

在地球上與之類似的地區,譬如中東的兩河流域、北美的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流域、中國的長江流域、歐洲的萊茵河流域、印度的恆河流域,都曾經是孕育世界性大國和最發達文明的搖籃。

那麼,既然拉普拉塔河平原的地理條件如此優越,為什麼在我們的歷史上,這裡卻從來都沒能誕生起一個能夠與中國、美國和俄羅斯相媲美的世界性大國呢?

首先,南美洲的情況跟舊大陸不同,印加帝國等早期農業文明並不是誕生在大河下游的沖積平原,而是發源於安第斯山脈之中——高山農業模式顯然很難直接複製到平原上來,而且印加文明的水平也有些太寒磣。所以,沒等文明之光照耀到拉普拉塔河,西班牙殖民者就闖了進來,宣告了美洲原生文明的終結。

其次,在進入殖民時代之後,依然沉睡於蠻荒之中的拉普拉塔河流域,終於得到了初步的開發。但由於距離西班牙母國實在太過遙遠,加上西班牙人也實在是沒有什麼農業天賦,所以開發速度相當緩慢,一直到西班牙殖民統治瓦解,南美各國相繼獨立的時候,整個拉普拉塔河流域的總人口也沒有達到五百萬。

由於人口稀少,各個聚居區之間距離遙遠、相對孤立,所以拉普拉塔河流域縱然有著便利的水運條件,在獨立之時也沒能形成一個統一的國家,而是被巴拉圭、烏拉圭和阿根廷一分為三。但到了這個時候,各國有識之士都已經充分看到了這片土地的巨大潛力,也明白了“得拉普拉塔河平原者得南美”的道理。

於是,接下來就爆發了南美歷史上最漫長,最血腥的巴拉圭戰爭——從1864年到1870年,野心勃勃的內陸國巴拉圭,為了獨霸拉普拉塔河流域和打通出海口,不惜以一敵三,與阿根廷、烏拉圭和巴西三國展開了六年的殊死血戰。雖然取得了一些戰術勝利,但畢竟國小力弱,最終兵敗覆亡,領土被瓜分近半。

戰後,巴西從巴拉圭奪取了一小塊拉普拉塔河流域的土地,烏拉圭基本沒有什麼收穫,巴拉圭全國人口戰死約六成,從此一蹶不振。而阿根廷則成了最大的贏家,在從巴拉圭割走大片土地之後,便佔據了大部分的拉普拉塔河平原,還控制著拉普拉塔河口和大部分通航河段,從此成為了美洲的“中原霸主”。

當時的有識之士普遍認為,只要假以時日,阿根廷就必然能夠像美國一樣,成為南美洲的王者。

遺憾的是,阿根廷的奮起似乎也就到此為止了。接下來,這個國家沒有繼續北上,利用自己的天然優勢,吞併巴拉圭和烏拉圭,徹底奠定南美統治者的地位,也沒有實現工業化,變成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