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難過啊。
每天辰時開始,任府的進進出出,任壬只能看著,然後等初一十五可以出門的日子,低調的去大街上左逛右逛,抱著少的可憐的銅板與糕點首飾兩兩相望。
打定主意
金陵城作為天子腳下之地,往來人絡繹不絕。文人雅士、白衣卿客、江湖人甚至三教九流多匯集於此,暗潮洶湧。京城實事瞬息萬變,安於本分的人有,企圖染指自已一畝三分地之外的也大有人在。不能說絕對的,只是金陵城給了這樣那樣的機會,不去做,焉知能否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成王敗寇,一向沒有機會留給失敗的人去總結原因,史書上江湖裡只有勝利者的光輝過往。今日你擠下我做了五品官,明日又被別人揭發丟了命,看清楚的人做著自己該做的事,暗暗地留著最後一招保命,看不清的破釜沉舟,像極了賭場上眼睛紅的瘋了的狂徒。
樞文書院是絕對安全的地方。
至少當今聖上是這麼認為的。
皇城中,正經主子有太后、皇帝和皇后,自是不必多說。當今聖上有一弟一妹,太妃所出理親王與皇后撫養的欣德公主。理親王善武,弱冠時便已徵戰沙場,立大小軍功無數。皇帝長了理親王十三歲,對幼弟甚是疼愛,除去理親王府規模宏大,理親王身兼大將軍,其他便無需這個幼弟操勞。現理親王已二十有五,幼弟不開口,皇帝也不談嫁娶。欣德公主及笄便已看好了婆家,只過一年便嫁入夫家,只可惜駙馬英年早逝,只留下遺腹子和不肯再嫁的公主,後來公主一心撫養小公子,對小公子期望甚高,不惜花重金建造了龍鳳書院,當今聖上也派出德高望重的文官前去主持,吸引了一大批才子前來教書育人。
兩年前,有一位高人路過書院,欣然進入,在書院裡與幾位院長大談了一番,皇帝微服私訪亦在現場,據說那位高人對歷朝歷代的局勢政治了如指掌,甚至針對現狀說出了幾條興國之策,一針見血恰到好處,聽得在場的文武官無不拍手叫好,皇帝再三挽留,高人搖頭不止,索紙書&ldo;樞文&rdo;二字,氣魄雄渾,踏出書院。
如今,樞文書院分設多院,其中有一院專論國家政事,皇帝有令在此院中不論論策大小,觀點對立不得有矛盾衝突,辯論演說不得傷人涉及性命,演說據實有理可實行且有功者封上等管職等等,成了所有權欲者嚮往的中心。
任壬對此也深有想法。
對於皇帝這樣的統治者來說,獲得人才重要,但實際上人心更加重要。人才可以為國治獻計獻策,能鞏固甚至提升國本,但如何駕馭這些人往往才是最難又最考人水準的。一個將軍,如果只是驍勇善戰,而不懂得用部下的才能,或者與部下搞好關係,不論是哪個,結局都不甚樂觀。個人影響不說,影響到國家政局和軍事這樣的大事,後果不堪設想。
而對於文武百官,招攬人手這樣的事,哪怕只有一個,而這個人能在關鍵時候保住自己性命,就值得花大代價去拉攏。最危險的情況不過就是一死,後繼江山說了什麼其實跟死人沒什麼關係。最重要的,人往高處走,成功的機率就更大。為臣者,站對了方向,一家榮寵不在話下。不過就當今局勢看,皇帝的太子不過才十幾歲,幼子才將將出生,後宮妃嬪不過皇后貴妃,理親王視聖上比先帝還親,論大局勢,根本不用臣子費盡心思。反倒是臣子之間的關係絡脈,微微有黨派的苗頭。
那些苦讀的寒門子弟,心思活絡的或投靠或入贅或拜老師,打拼幾年,或許會有出人頭地的機會。只認死理兒的,不出門行天下,見不到世面,只會紙上談兵。真要是有難得一見的奇才,沒有世家宗族的培養,也是難說。靠關係也好,靠實力也好,綜合起來,也是個人才了。在天下芸芸眾生中,篩選出人脈廣又有實力的人才,大部分只在世家貴族之門,寒門多難出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