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救援幽州城,讓李靖分兵,向滄州,青州主動發動進攻,務必將蠻夷大軍,阻止在北疆防線,絕不能讓蠻夷人踏進涇河一步。”
“程咬金聽令,你立刻帶領三百玄甲兵,直奔幽州城,幫助李……寧,守住幽州城,告訴李寧,不日,我大唐援軍就會抵達幽州城,平定蠻夷,解救北疆百姓。”
“同時,保持與李靖的聯絡,關鍵時刻,可以從幽州城出兵,從背後襲擊蠻夷大軍,前後夾擊蠻夷大軍,這一次,朕要讓蠻夷軍隊,全部留在我大唐境內。”
“一個都別想出去。”
李世民在聽取完眾多的大臣的意見之後,迅速的做出了決策。
“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涇河一線在內地,一旦將戰火蔓延道涇河,蠻夷騎兵的機動性太強,我們的優勢太小,以正其兵,我們最大的優勢是兵多將廣,匯聚大軍跟蠻夷進行正面的戰鬥,才是我們真正的優勢。”
“不過,涇河一線不得不防,傳朕命令,長安城內的所有禁軍,玄甲軍,北城守兵,長安城府兵,各家家丁統一著裝玄甲,統一歸屬為大唐玄甲軍,隨朕,前往涇河一線,朕倒是要看看,蠻夷人,敢不敢進攻涇河,朕,就守在涇河,等著蠻夷大軍前來。”
“告訴李靖,寡人就在涇河,此戰若勝,大唐可安,他若放一支蠻夷軍隊過來,朕便死守涇河一線。”
譁然!
整個甘露殿內,所有大臣都跪拜著勸了起來。
可李世民卻起身從旁邊的武器架子上,取下了自己的寶劍。
“朕不是一位怯弱的君王,更不是靠著繼承才得到的大唐,朕,十三歲便跟著父皇南征北戰,十七歲便獨領一軍,二十歲便與諸君在諸侯亂戰之中平定天才,朕敗過,甚至被敵軍追殺。”
“但朕有諸位的將士,有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守護,在危難之中一次次活下來,一次次剿滅諸侯,平定大唐天下,我李世民,不懼戰,更不怯戰,昔日朕可以揮劍征戰天才,如今坐上這帝王寶座,反倒有了怯懦之心,是朕的過錯,如今,蠻夷大軍突破北疆,滄州青州相繼淪陷,大唐圍在旦夕,長安城隨時都會蠻夷的兵鋒之下,國破,朕要這皇位有什麼用,國在,便是朕身死,又有何妨。”
“此次,朕御駕親征,就在涇河畔,等著諸位將軍的好訊息,蠻夷若想踏入我大唐內地,就先從朕的屍體上,踏過去。”
李世民震聲,拔劍而出,劍鋒指向北方,大聲道:“朕意已決,命令長安城所有將士,隨朕,守衛涇河防線,護我大唐萬里江山。”
說著,李世民目光中閃過一絲的冰冷之意,冷冷的掃了一眼長孫無極,然後對著所有大臣道:“將李承乾也帶上,朕馬上得天下,大唐的將士,為國廝殺,為正,不是某一人,某一家的私兵,受權勢驅使。”
咣噹。
李世民這一聲極為冰冷的話語,確實讓長孫無極有點心顫。
陛下,要廢太子。
李承乾是長子,為長孫皇后嫡出,李泰與李承乾是親兄弟,這不假,但立長不立幼,大唐的太子只能是李承乾。
此前讓李泰歲李靖出發,已經有了這個跡象。
而此時,在這危難之時,陛下親征,朝堂需要有監國之人,這個時候能監國的只有李承乾了。
可是,陛下卻直接下令,讓禁足的李承乾跟隨大軍一起前往涇河防線。
這無疑在釋放一個訊號。
陛下已經不信任李承乾到極點,為了防止李承乾在大唐紛亂之際,尤其是在陛下離開長安之後,興兵作亂,甚至謀奪皇位。
直接親自帶在了身邊。
同樣,這又是一次,或者說是最後一次對李承乾的考驗,若是在李承乾在此行之中,沒有表現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