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世人面前。
堆雲洞大小120間廳堂殿閣依崗而建,12座院落層疊相築,房上有房,院中尋院,洞裡藏洞,佈局之精巧,結構之緊湊,風格之獨特,實屬罕見,綜合這裡的自然景觀、建築特點以及道觀風水,堆雲洞被世人譽為“濃縮的仙境”、“放大的盆景”。
堆雲洞中古碑上說“以其從壑連霄謂之堆雲,以其穴崖而入謂之洞”,這就是堆雲洞名字的由來。其實這座道觀最早並不叫堆雲洞,而叫和光洞,為古仙修真處,後來又改名朝陽洞。康熙元年道家全真教龍門派入住這裡後,才改稱為堆雲洞。
清朝順治八年,全真教中興之祖、龍門派第七代傳人王常月也曾掛單堆雲洞,研修仙道,設壇講經說法,後來王常月奉旨主講於北京白雲觀,度弟子千餘人。康熙皇帝也從其受方便戒,從此,全真教道風大振。
道家特別崇拜神仙,所以是最講究風水的,道觀中的建築也都處處體現著深厚的宗教意義,堆雲洞的山門就修有三重門洞,走進山門就表示進入山門的人已經跳出了“三界”,這所謂的“三界”就是無極界、太極界和現實界,這樣就可以修煉成仙了。
沙石洞是堆雲洞的一個神奇之處,同時它也是道觀稱之為洞的一個主要原因,它雖然是沙石洞,但是結構卻是非常堅固的,令人奇怪的是這個土丘四周甚至包括距離它不到三米遠的水井和窯洞旁邊都沒有發現像這樣的沙石,而唯獨這個上下高達六米的洞是處在沙石之中,這大概就是大自然神奇造化與祖先創造性發現的完美結合吧!
道家主張道法自然,隱居修煉,他們認為景色秀麗、山林幽深的地方就是神仙聚居的地方,所以天下名山就是神仙的樂園,他們把天下名山分為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道家巧妙利用山形地勢,順勢佈局,高低錯落,或據洞築室,或洞旁建屋,使道觀建築和周圍環境渾然一體。
道觀坐北朝南,代表天南地北,也就是乾南坤北,東為青龍,屬木;西為*,屬金;東西對稱,也就是八卦上的坎離對稱。觀中的庭院採用傳統的四合院,庭院的四方代表著金木水火,中心為土,所以這種四合院就象徵著五行俱全、吉祥如意。
堆雲洞的形制就是傳統建築模式與道教教義的完美結合。“曲折螺旋步步升,青雲足下會飛騰,回頭試看行將處,已離瓊樓十二層”。古人慕其美景,還總結出了堆雲洞八景,盛讚它的形勝。
堆雲洞是全真教龍門派的道觀,所以這座奉先祠中供奉的主角當然就是龍門派的創始人丘處機了。道教分為全真教和正一教兩大派別,全真教又分為龍門、華山等七大門派,龍門派是其中勢力最大的一派,丘處機就是龍門派的創始人,元太祖成吉思汗曾召見丘處機,尊其為神仙,爵“大宗師”總領道教,使道教地位大大提高,道教建築遍及全國各地。清初以後,龍門派幾乎成為全真教的代表。
這裡還儲存著清朝咸豐三年所刻制的堆雲洞全圖,這上面不僅刻畫了堆雲洞所有的院落和房屋,而且還刻畫了30多個人物,個個都栩栩如生,完全是一幅堆雲洞鼎盛時期的*圖。
雲階道人是全真教龍門派第18代傳人,從清朝嘉慶到咸豐年間,他在堆雲洞住持時間至少30餘年。從他刻制的圖中可以看出當時堆雲洞的管理體制,一般來說道觀的管理體制可分為十方叢林、子孫廟和子孫叢林三種型別,全真教的道觀一般都屬於十方叢林,當然堆雲洞也不例外。
據記載,到清朝嘉慶年間,堆雲洞的觀地就達到144畝,所有這些廟產都屬於道教界公有,由於道觀規模很大,道中人數多,全觀的組織十分嚴密,管理也特別嚴格。
這座塔形的建築叫做筆峰,它在這裡主要起的是平衡作用,也就是這個道觀用來補風水的,它的外形建築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