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部分

織造府署西花園說等。其實,這些觀點和曹雪芹的創意相去甚遠。“大觀園”的確是曹雪芹的偉大創造,但它不是以什麼花園為樣本寫成,而是以祖國的大好河山的真地真景為樣本。具體說,是以曹家及其“親宗”各個歷史時期居住地的實景為樣本,經過曹雪芹心中的“航拍”,去虛求實完成了“大觀園”的創造。所以書中說

“‘大觀園’是‘老明公’‘山子野’制度,眾清客也有一句話‘非胸中有丘壑,焉想及此’”。

這段文字實際是指“大觀園”是“山自野”(山子野)即大自然原來就有的山水田園。“老明公”(隱指明末)則是指“大觀園”的地理位置是以明朝末年的地域區劃和地名為準,透過曹雪芹胸中“丘壑”的過濾、整合,突破時空界限,把各個歷史時期的景物疊加起來混合成像的。書中所謂“三里半”大,寓意“大觀園”的版圖是山海關裡外半個中國大的地方。這些地方的實地實景曾經是歷代曹家人活動居住過的地方的實地實景,所以,惜春賦詩謂之:

“山水橫拖千里外,樓臺高起五雲中。園修日月光輝裡,景奪文章造化功。

此詩和惜春要作的畫一樣,全是實錄。曹雪芹用形象寫實的手法把這些實地實景記錄在“大觀園”中,如其中的“蘆雪廠”、“櫳翠庵”。而有關歷史時期或事件則用抽象名稱表示,如“藕香榭”、“暖香塢”。大觀園中“蘆雪廠”、“櫳翠庵”等都是大孤山的實地實景。其中“藕香榭”、“暖香塢”則是敘述曹家宗族一種事因的代號。這樣,曹家各個歷史時期的人物,經曹雪芹的巧妙構思,同時展現在“大觀園”的舞臺上。

下面再看看“蘆雪廠”具體在大孤山什麼地方,具體地點因是實景,書中四十九回有詳細地描寫:

“原來這蘆雪廠蓋在傍山臨水河灘上,一帶幾間,茅簷土壁,槿籬竹牖,推窗便可垂釣,四面都是蘆葦掩覆,一條去徑逶迤穿蘆度葦過去,便是藕香榭的竹橋了”。

這段文字表述的景象,就是當年曹家堡景象的真實寫照。這景象今天看來,除人家多了、部分葦塘改了稻田以外,沒有太大的變化。當年,曹雪芹到此時,只有幾戶人家,沒有正式名稱,只稱謂“山東頭老曹家”。想當年,曹家人就是在大孤山屋脊崖下——大洋河灘塗上的那片飄拂著蘆雪荻花的蘆葦蕩中,用土坯蘆葦蓋起了草屋、籠起地炕。每當漲潮,便有“胖頭魚”順著潮水成對結幫游到灘塗上,坐在灘塗旁的曹家屋裡,“推窗便可垂釣”(六十年代初,這種魚很多,在東港市中心處的水溝裡都能釣到)。這種景象應當是“居河之湄,結草為庵”的真實寫照,曹雪芹把當年的他和曹大漢的住處起名為“蘆雪廠”,簡直太貼切了。“蘆雪廠”西面緊靠青幽荒僻、突兀孤立的大山,東面是寬闊的大洋河,南面是一望無際的黃海。曹雪芹在這樣一個荒僻偏遠的“世外桃園”裡一住就是十年,直到寫完了《石頭記》初稿才離開這裡。

曹家有一件代代相傳的事,可能說得就是關於曹雪芹來大孤山的這件事。說:曹大漢在世的時候,關內本家曾來過一個人,因時間久,具體情況說不準了。為了進一步弄清楚這件事,我們有必要看看《石頭記》中是怎樣隱寓(記錄)的。

曹雪芹到大孤山寫《石頭記》在“蘆雪廠”修他家家譜,書中表述得很清楚。書中從四十八回“濫情人情誤思遊藝,慕雅女雅集苦吟詩”開始,一直到五十三回“寧國府除夕祭宗祠,榮國府元宵開夜宴”,一步一步地描述了曹雪芹和“本家”的曹家大團圓修補家譜的全過程。書中,曹雪芹與曹大漢分別以薛寶琴和邢岫煙的身份出場,場面熱烈壯觀,詩社興旺發達,詩謎奇麗無比。經過兩家人的努力,曹雪芹終於以曹大漢家家譜為藍本,續上了自己家的真正家譜(詳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