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部分

儘管因不買《京都議定書》的賬,而備受輿論撻伐,說他一心考慮石油公司的利益。但也就是這個不接受強制減排的布什政府,接連出臺了《國家能源政策法案》(2005)和《能源獨立與安全法案》(2007),規定了可以減排溫室氣體的能源替代方案,如鼓勵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等。近年來,美國的二氧化碳排放增長幅度,其實遠低於鼓吹減排最積極並且確定了減排目標的歐盟各國,2006年更首次出現減幅。

2008年,在金融危機帶來的一片沮喪情緒中,美國人將來自伊利諾州的*黨人奧巴馬簇擁上臺。這個政治光譜上具有明顯左派色彩的黑人總統,一*和黨政府在氣候問題上的消極態度,大幅提升了關注的調門。

2008年11月19日,奧巴馬在當選後表示:“應對氣候變化,毫無疑問是美國和世界所面臨的最嚴峻的挑戰。這已被科學證明是確定無疑的現實。”緊接著,奧巴馬政府宣告:美國必須重回聯合國氣候談判的軌道,與國際社會緊密合作,以便恢復美國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的領導地位,特別是恢復美國在綠色能源技術領域的領導作用。奧巴馬本人更特意強調:“一個不能掌握自己能源的國家是沒有未來的”。這表明,新一屆的奧巴馬政府,已經敏銳的捕捉到碳遊戲中所蘊含的巨大戰略利益,並準備自歐盟手中奪取氣候議題主導權了。同時也昭示著,在金融泡沫破滅後,大力發展綠能產業,已經被美國政府當作繼資訊科技後,拉動經濟增長並維護其科技龍頭地位的一項重要戰略舉措。

美國在氣候問題上立場和利益所在(3)

這種理念被迅速轉化為行動,反映在內政外交的諸多方面。2009年6月,美國參議員外事委員會主席克里的國會演說中,甚至把氣候問題與反恐問題一併提升到國家安全的戰略高度。緊接著同年6月22日,美國國會透過《清潔能源與安全法案》,授權美國政府對包括中國在內的不實施碳減排限額國家的進口產品徵收“碳關稅”。就連中美談判的重點,也從應對全球金融危機和貨幣問題轉為應對全球氣候問題。這些事件預示著,*黨人駕馭下的美國這艘大船,已經迅速調整國家戰略航向,由原來的阻擾力量,轉變為全球“碳政治”的積極推動者。

還有一個動向不能忽視,即早於奧巴馬政府上臺前,美歐合流,聯合壓發展中國家減排的苗頭已經很明顯。就如前面說過的,2008年8月,西方G8領導人會議上就溫室氣體減排長遠目標達成一致意見,八國領導人在一項宣告中說,八國將與《氣候框架公約》其他締約國共同實現2050年溫室氣體至少減半的長期目標,在相關締約方談判中與其他國家討論並透過。這項宣告以2050年的遠景減排目標,繞開《京都議定書》中約束髮達國家近期減排量的相關規定,並刻意強調“與《氣候框架公約》其他締約國共同實現”。他已明確透露出這樣的資訊,要實現減排目標,不能僅發達國家減低排放量,發展中國家也必須被納入這一框架內,大家一起減。這已經露骨的表明:歐美國家要合謀撕毀《京都議定書》了。

《京都議定書》 (英文:Kyoto Protocol,又譯《京都協議書》、《京都條約》;全稱《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京都議定書》),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UNFCCC)的補充條款。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由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參加國三次會議制定的。其目標是“將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含量穩定在一個適當的水平,進而防止劇烈的氣候改變對人類造成傷害”。

該氣候條約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透過,並於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