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頁

這就是所謂&ldo;晉楚爭霸模式&rdo;。夾在當中兩邊捱打的,只能是中小邦國。7

鄭國就是如此。

說起來鄭在春秋早期,也是一條漢子。但到楚莊王時代,卻已是沒毛的鳳凰不如雞。魯文公十七年(公元前610年),鄭國雖然追隨晉國、夥同衛國和陳國伐宋,但晉國仍然懷疑他們與楚國私通。鄭國無奈,只好寫信向晉國再三解釋,那語氣簡直就是哀鳴。信的最後說,&ldo;居大國之間而從於強令&rdo;,難道是我們的罪過?大國如果總是不能體諒,那我們小國真是走投無路了。8

可惜大國從來就不體諒,而中小邦國也不能不替自己打算。兩年後(公元前608年),宋國由於被晉國痛打,從了晉。鄭國跟宋國是世仇。宋國從晉,鄭國就從了楚。陳國和蔡國歷來是宋國的跟班,於是陳國也從了晉。楚莊王見陳國和宋國叛變,就起兵侵陳侵宋。晉國為了救陳救宋,則起兵伐鄭。楚國為了救鄭,在北林(在今河南省新鄭市)跟晉軍打了一場遭遇戰,俘虜了晉國大夫解揚(後被釋放)。鄭國則在第二年(公元前607年)奉楚國之命伐宋,大獲全勝,還俘虜了宋國執政華元(後來逃走)。

這下子晉國火冒三丈,一連幾次伐鄭,一直打得鄭國投降。鄭國與晉國結了盟,楚國當然要教訓他。於是從魯宣公三年(公元前606年)起,楚國接二連三伐鄭,也一直打得他投降。不過這回鄭國服楚以後又叛楚。楚莊王豈能容他,便在魯宣公十二年(公元前597年)春天將鄭都團團圍定。

後面的故事我們在中華史第四卷《青春志》的第六章已經講過。被圍的鄭人進行了占卜,然後在太廟裡和城牆上大哭。三個月後,鄭都淪陷。鄭襄公光著膀子牽著羊,遞交了投降書。前來救援的晉國三軍咽不下這口氣,與楚軍開戰,也被打得一敗塗地。而這場戰爭,就是邲之戰。

有邲之戰,才有宋之圍。實際上,楚莊王圍宋之前,晉景公已在同一年伐過鄭了。只不過沒有真打,而是陳列部隊,耀武揚威。晉人公開的說法,是要不戰而屈人之兵。但實際情況,多半是被楚人打怕了。所以,圍宋之役,晉國袖手旁觀,鄭國則甘當楚國的馬仔。

邲之戰是一個轉折點。一方面,楚國成就了霸業。今後的歷史,將是晉楚繼續爭霸。這是一筆帳。另一方面,則是晉國開始聯吳,楚國開始聯越。這是另一筆帳。晉與楚是對手,吳與越是世仇。他們的背後,又有齊與秦。齊國常常幫助晉國,秦國則往往幫助楚國。9齊助晉,秦助楚,結果是培養出兩個大霸國。晉聯吳,楚聯越,結果是培養出兩個小霸主。有了他們,爭霸戰爭的戲碼將變得更加驚心動魄;而華夏文化的雨露,也將滋潤到長江下游。

這兩個小霸主,就是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

闔閭伐楚

闔閭稱霸,是在楚莊之後八十八年。

這當然是楚莊王想不到的。他想不到,他的兒子共王也想不到。否則,莊王沒準就會成全了巫臣和夏姬,共王也不會聽任子重和子反殺光巫臣的族人,瓜分巫臣的財產。總之,正如我們在《青春志》中講過的,叛逃到晉又家破人亡的楚國大夫巫臣為了報仇雪恨,不但鼓動晉國聯吳,而且親自帶著兵車到吳國,擔任吳軍的教官,教他們車戰,教他們布陣,教他們反楚。10

吳國勃然興起。

巫臣的叛楚助吳,有那麼重要嗎?有。事實上,吳國雖然號稱周文王兩位伯父之後,其實卻是蠻夷,與中原諸夏並無交往,11文化相當落後,在國際社會中也沒有地位。他們作為長江下游的水鄉之國,以舟船逆流而戰,亦非上游楚國之對手。然而巫臣使吳之後,吳人不但有了靠山,而且有了陸軍,便對楚國不再客氣。他們舍舟登陸,由淮南江北俯楚之背,楚國的東北部從此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