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2部分

然而,世事往往是:你給予別人足夠的尊重,別人以為你這樣,很好欺負。這次並不例外……

此時,欒盈正往楚國出奔,經過周王室的王野,他真是禍不單行,平時晉國人根本看不上眼的周人也來趁火打劫。由於人手不足,隊伍攜帶的輜重財產被當地人掠奪一空。悲憤的欒盈向周王室行人(掌管迎送賓客、使節的官員)哭訴。雖然落難,但欒盈依舊不失貴族風度,他彬彬有禮的訴說:“天子的陪臣(諸侯之臣為天子陪臣)欒盈,因為被王的守臣(諸侯為天子的守臣)降罪,準備流亡逃避處罰。但我在路過天王郊外時,卻再次被周人降罪(指行李被搶劫),實在是上天無路了,因此冒死向王陳言:

以往您的陪臣欒書對於周王室有過貢獻,王也曾經給過褒獎;而他的兒子欒黶沒有繼續保持其父的勳勞。大君(大君即天王、王,三個詞都是一個意思)如果不遺棄當初欒書的貢獻(把我的行李歸還給我),那麼我還可能有條生路;如果您遺棄欒書的貢獻而追究欒黶的罪過,那麼我本來就是有死罪的人,現在就回晉國去領死,不敢再回來了。在此,欒氏斗膽向王直陳心意,一切聽從您的處置。”

落難的年輕貴族,一番言辭淒厲婉轉而不失氣質。周靈王聽了行人轉述的話,感覺很羞愧,一方面覺得欒盈挺冤的,另一方面也有點後怕………欒盈畢竟是霸主國的正卿,霸主國宣佈驅逐欒氏,但並沒有宣佈罷免欒盈。如今欒盈說自己不打算活了,準備返身回晉國……晉國知道自己的卿被王室派人搶劫,沒準其國內親欒氏的勢力會藉此發揮……

周王慌忙下令司徒抓住那些打劫的,把財物交還欒盈,並承認自己搶東西不對,是“效尤”,效尤這個詞由此而來。

春秋時代,人們記述歷史比較含蓄,講究不直接指責長者與尊者的過錯,後世將這種寫法稱之為“春秋筆法”。但春秋人並不一味的諉過,歷史記錄者無意中透露出的幾個詞,隱晦的指出了這場搶劫案的幕後主謀:周靈王,周天子。

周天子正在羞愧中,範匄彙集諸侯宣佈禁止列國收容欒盈的訊息傳來,周靈王反而越發來勁了,他叛逆心理發作,故意派出王室護衛,親自護送欒盈出了周王室的領地。而後竊竊叮囑:“伯國(諸侯之霸主稱之為“伯”)上卿範匄傳來了訊息,要求諸侯不得收容欒氏後裔,我為天王,怎能聽一個陪臣的命令呢?範匄太蔑視我了。

然而,伯國終究是諸侯之霸,他既然下達了命令,當今天下,能收容欒氏的唯有楚國、齊國了。但你的祖父欒書曾在鄢陵之戰中打敗了楚國,楚國人其實挺小心眼的,你去了楚國,不見得受到楚王重用。而且那些鄢陵之戰中,被你祖父屠殺的楚軍將領後裔都是你的仇人。這樣一來,即使欒氏到了楚國,依舊是仇敵遍地。身處這種狀況,欒氏怎麼可能重新崛起。

然而,齊國就不一樣了。我跟齊國是姻親,我的話齊國新君多少會聽一點。齊國遭受伯國的羞辱,大子光是個忍不住怨氣的人,你去了齊國,一定會受到大子光的重用。而欒氏與齊國並無仇怨,你去之後,齊國反而要多多仰仗你。因此,在寡人看來,你出奔楚國,不如轉到齊國。”

欒盈沉默片刻,匍匐在地,大禮拜謝:“大君的話,我怎敢不遵從。”

拿了周天王的介紹信,欒盈一行人調轉方向前往齊國。齊莊公聽到欒盈出奔,立刻興奮的接待了這位晉國正卿。誰知雙方交談一番,欒盈告別齊莊公之後,走到宮門外,對自己的隨從嘆息:“大君的眼光有問題啊!這位齊國新君壓根就是個志大才疏的人,想依靠他重新恢復欒氏家族,我看很難。”

左右不解,詢問:“這位大子光做大子的時候,英明果決,齊國的動亂被他半年內一一平息。據說趙武子本來想動手,但看到齊國如此快的恢復寧靜,只能無奈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