蓖��撓忠淮�渲椋�
天塵(作者):嘻嘻哈哈,你這段尷尬寫得很傳神,有點像難民,不像回孃家。為什麼?椰風把你的總結摘出來,到位。
天塵:向北挺進,昨天看了你在我致柳樹坪信後的跟帖。看那倜儻文字,以為是位公子哥,不料看這段文字才知是位聰明活潑調皮的俏丫頭。昨日回帖,只承望你看我寫針尖大的事,把嘴角歪歪,送我個假笑,就算給面子了。卻讓你真的會心一笑,大喜過望。千里一騎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你知,你知。我不就是想討讀者一個歡心嘛。跟你這聰明伶俐的俏紅娘說話,少有的輕鬆。我們有些年紀了,文字還得裝嫩哦。不然誰看?本來手腳就不靈活,把舌頭還弄得那麼僵硬,何苦來哉。我是真心喜歡你的輕鬆,看出來了吧?你既然也喜歡輕鬆,我又端出兩節,你還過去看看。索性自賣自誇,你翻一頁,那裡有一篇我寫的人物素描,一篇動物寫生。也希望引你一笑。
夜深人靜:賣鴨過程很出味,深刻描繪自己的心裡活動,很要面子,毛茸茸的鴨子羞答答地賣,鴨佬天塵看見熟人恨不得鑽地縫。那個時候,的確很要面子,下鄉後,每次回家我就不願串門走親戚。扁兒和紅湘“副知青”喜歡跟正牌知青走,哈,有意思,知青在鄉下身價普遍較高!當年,年輕農夫最喜歡跟我們知青交往。
一、
網議知青文學的寫作。
這是我在湖南知青網上與網友議論知青文學寫作的一組帖子。題目是《致柳樹坪 兼議知青文學》。有些跟帖讀來饒有興味。惟帖子太長,我將其整理一下,去粗取精,稍作編輯,以每十帖為一節,分十節附於本書之後。當然,也要儘量保持帖子的原貌。裨能助讀者對本書有更多認識。本書作者在這個帖子中的網名是天塵。(以後不再作說明。)
致柳樹坪 兼議知青文學 一、
1樓樓主天塵《擰一把,灑落一地珍珠》作者:
柳兄:
你在我的“人物素描”後面的跟帖,涉及到知青文學的寫作思路問題,或曰立意問題。我們有過網上交談,年前又聽你細說了對知青題材電視劇的見解,我還記得你曾經有篇專文議及此類話題。感覺我們很多看法是相通的。
實際上這不僅僅只是個寫作問題,而關乎到對整個上山下鄉運動的評價。我在給高紅十的信中也是講的這個意思。一千個知青有一千種上山下鄉,也有一千種對此事的評價。我以為,這裡面沒有對錯。這種評價主要取決於各人在這場運動之前、之中、之後的地位。什麼人就說什麼話。
高揚“知青精神”的,有好些人我是很敬佩的。比如高紅十,比如查建國,說句諛辭,比如習近評,比如很多很多後來在各個領域做出成就的人。他們的確是一腔熱血下鄉,在鄉里也確實奮鬥不已。後來事實也證明他們當得起自己高揚的“知青精神”(儘管我不太明白它的內涵是什麼)。
而你我(你其實也是有一定成就的人)自覺渺小,事實上也確實渺小。下鄉前就是時代棄兒,這就決定了我們熱血不起來。我們被迫下鄉。然後時過境遷,再回憶往事,就只好低調了,你說你當年那個樣子,還好意思喬裝打扮自己,把下鄉說成一部奮鬥史不?還記得早先文壇上四條漢子的“中間人物論”。我充其量就是個灰溜溜的中間人物。相信對這一點,你跟我同屬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的人。
但是我又很不喜歡把下鄉寫成一部苦難史。我是真正贊同欣賞王蒙說的那句話:不喜歡男人訴苦。儘管有人說悲劇是深刻的。可是我不準備寫名著,我就不深刻了。我更願意笑談以往。王朔曾經譏諷知青文學“針尖大的事,拖出一車皮眼淚”。他講得好。那種無病呻吟,小病大喊的人那個看得舒服?當然,我不反對別人用悲劇來述說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