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部分

自從漢高祖在對匈奴作戰中遭逢“白登之圍”,深知漢朝的步兵車戰難以匹敵匈奴的騎兵部隊,就接受了大臣婁敬的建議,實行“和親政策”,用一個女子的溫柔之軀,抵擋匈奴的千軍萬馬,從而揭開了中央政權與周邊民族關係新的一頁。

細君公主為漢朝江都(今江蘇揚州)人,是江都王劉建的女兒,漢武帝劉徹的侄孫女。以其生於江都,史稱江都公主;又因遠嫁烏孫,別稱烏孫公主。她飽讀詩書,愛好文學,妙解音律,深得漢武帝的喜愛。元狩二年(前121年),其父劉建因謀反事發,畏罪自殺,武帝不忍殃及無辜,便令細君留居江都。年幼的劉細君在家難與皇恩交相纏結的環境中刻苦自勵,逐步養成了堅韌不拔的意志、明達大體的品性和處理複雜問題的能力,為後來成就其人生大業準備了必要的條件。

西漢武帝時期,為了徹底擊敗匈奴,曾派遣使者聯絡西域,又以和親形式和這些小國結成政治聯盟,共同對付匈奴的壓迫。當時,西域地區最大的王國是烏孫,與匈奴相處最近,成了主要爭取的物件。

原先烏孫國世世代代居住在祁連山附近,後被匈奴趕到今新疆溫宿、伊寧一帶。於是烏孫國與匈奴成為世仇大國。漢武帝派使者兩次出使烏孫,表示願派公主下嫁,結為兄弟之邦,團結起來,共制匈奴。

漢武帝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武帝派細君公主下嫁昆莫(烏孫王號)獵驕靡。漢武帝對這次聯姻非常重視,除了賜乘輿及御用之物外,特置屬官、宦官和侍御數百人隨公主出嫁,贈送的嫁妝極為豐厚,“賜乘輿服御物,為備官屬宦官侍御數百人,贈送甚盛”。(《漢書·西域傳》)

武帝元封六年(前105年),細君以皇室公主的身份遠嫁烏孫,這是她一生中最重要的轉折點。車隊從江都出發,行經安徽靈璧時,劉細君停車駐馬,在一處山岩前悄然佇立,手撫巨石,東望鄉關,久久不忍離去,以至於石上留下一枚清晰的手印。這手印後來經匠人摹刻,遂成一方景觀,名為“靈璧手印”。元代錢塘詩人錢惟善有《靈璧手印篇》記其事,詩前《序》雲:“漢以江都王女細君嫁烏孫王,女過靈璧,嘗扶以石,後人鐫石為模,腕節分明,故述其事而為之辭。”詩中“萬里窮愁天一方,曾駐鳴鑣倚靈璧,靈璧亭亭立空雪,石痕不爛胭脂節”等句,傾注了詩人對這位前賢的景仰之情和緬懷之思。

細君公主出生在王侯世家,容貌美麗,氣質高貴,烏孫國王昆莫見了自然喜出望外,立細君公主為右夫人。不久,匈奴聞訊,也將單于的女兒嫁給昆莫,被立為左夫人。

()

於是,這右夫人和左夫人面臨的不僅僅是情鬥,更重要的是###。要獲得###的勝利,必須獲得足夠的權力。

匈奴公主馬上來,馬上去,挽弓射鵰,馳騁草原,很快便習慣了烏孫國的生活方式;相比之下,自幼長在漢朝深閨、錦衣玉食的細君卻是如坐針氈,度日如年,加以昆莫年老體衰,細君只好自建宮室獨居,生活異常愁苦。

有歌寫道: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

遠託異國兮烏孫王;

穹廬為室兮旗為牆,

以肉為食兮酪為漿;

書包 網 87book。com 想看書來

和親姊妹:細君和解憂(2)

居常思土兮心內傷,

願為黃鶴兮歸故鄉。

當這歌輾轉傳到漢武帝的耳中時,漢武帝對細君深表同情,因此每隔一年,就派使者攜帶帷帳、錦繡等物,到烏孫國予以慰問。

兩年後,老烏孫王一病不起,他的兒子早已死去,於是孫子軍須靡繼承王位,按照習俗也繼承了祖父的妻妾。這在大漢王朝被認為是禽獸般的行為,在匈奴及西域等野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