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83頁

最專業的自然就是殷俊面前的這個滬海文物商店了,從它創立以來,就被稱為「遠東第一大文物商店」,而且後來公私合營後,它把在這裡面經營的老字號全部給吞併了之後,那就更是規模大得嚇人。

改革開放以來,滬海文物商店就開始了自己的大規模運營。

一方面是他們用錢收購民間的各種古董字畫玉器等等,另一方面他們也承擔著出口創匯的重任。

沒錯。

你真的沒看錯。

在這幾年的時間裡,窮瘋了的人們,拼命的想要多賺取外匯來為國家的發展打基礎,所以連文物都是大批次的賣出去。

一直到了1986年6月,這樣的大批次出口才算是告一段落,然後他們交給上級文化部門的文物和舊工藝品,多達330多萬件,雖然工藝品就佔了180多萬件,但還是幾乎要嚇死人。

當然了,他們也不是什麼都賣,比如說那些國寶,比如說唐宋時期的字畫、瓷器等等,這些都是不可能賣出去的。

能賣出去的都是經過了篩選的,不符合國家的一、二級文物標準的古董、字畫、玉器、瓷器等等。

然後到了明年,也就是1981年的6月,出售的限制就開始增多了。

比如說近現代的著名畫家,齊白石、徐悲鴻、李可染等等作家的重要作品,都不允許出口,只能賣給內地人,香江、奧門和寶島的都不行。

清代順治朝以前的東西,也不允許出口。

未來這個規定還會繼續變嚴到乾隆60年以前的股東古不允許出口。

但是在現在,現在的1980年,這樣的規定還沒出來,販賣文物這樣的好生意,他們做得是如火如荼,賺外匯也是開心得很。

81年6月之後,滬海文物商店的指導方針是「細水長流,少出高匯」,這句話可了不得。

代表了什麼?

代表在這之前,他們都是大批次的賣出的,你能賣多少是多少,只要有錢,多少你都能拿走。

人家背靠著一個滬海工藝品進出口公司,專門為購買大件文物的客人辦理運輸和清關,比如說什麼黃花梨大床啊、小葉檀書桌啊……等等,都能運送出去。

殷俊就在門口站了一下,就看到有不少的歐美人,還有日本、韓國人,進進出出的,手裡都提著東西,臉上也帶著笑容。

如今華國外國人最多的地方,就是華京、滬海和粵州三個城市,尤其以滬海的居多。

大家來到華國,無論是經商的還是工作的,還是遊玩的,自然也希望帶點禮物回國去,而這聲名遠播的滬海文物商店,自然就是選擇禮物的最好地方之一了。

由於有著蘇聯的存在,華國還沒有被妖魔化,在許多人眼裡只是一個非常神秘的國家,這樣的國家的文物,大家自然是感興趣得很。

也多虧了這些人的照顧,這兩年的滬海文物商店生意才這麼好——香江和寶島商人大批次的進入內地,那得等好幾年過後了。

這裡華國人自己也是能進來買東西的,但現在大土豪們可是不多,許多人吃飯都成問題,怎麼有錢來買古董?

走進了文物商店,殷俊觸目可見的是寬闊的用牆壁隔開的一間間屋子,一個個伸出來的大木牌上,寫著瓷器、玉器、書法、畫作、木雕、漆器、傢俱等等標識,下面還有英文的注釋,看來是準備充分啊。

這裡的員工有男有女,看到被兩個保鏢簇擁的殷俊進來,一個三十來歲的女工作人員就迎了上來,用標準的英文道:「先生,請問我有什麼可以幫助您的?」

雖然這位女工作人員打扮得很老土,白襯衣灰褲子,但這態度卻儼然已經領先了國內百貨行業40年。

「你可以說普通話。」殷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