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氏聽著女兒的哭訴,心中也很不是滋味,她確實虧欠大女兒良多。當年大女兒的婚事是丈夫同他一故交好友定的娃娃親,因著那位故友早些年幫過夫君一次大忙,所以就算劉氏心中不情願,也只能接受這門親事。
那何家早些年家境還算過得去,雖不是大富大貴,但也衣食無憂,但自從何老太爺過世之後,何家就一日不如一日,何老太太也不願子孫們分家,便守著一大家子過,銀子都牢牢地攥在自己手裡。
何劉氏嫁的是何家老二,何老二是個酸腐書生,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年輕的時候看著還有幾分才氣,可考了十幾年,依舊是個窮秀才,他們這一房的日子自然是十分不好過,若不是何劉氏生了個爭氣的兒子,恐怕在何家日子還要難過幾分。
劉氏對大女兒一直心懷愧疚,每每女兒上門求助的時候,她都會接濟一二,可接濟的次數多了,也難免讓家中的媳婦有微詞,畢竟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哪裡有出嫁的女兒一直回孃家要錢的。
劉氏為這事兒也很是苦惱過一陣,她也想狠了心不接濟女兒,可每次看到女兒那眼淚汪汪的模樣,便又硬不下心來,後來她想了一個兩全其美的法子,就是讓外孫跟自己的孫女兒結個娃娃親,這般以後就都是一家人,媳婦兒也不會對自己接濟女兒再有什麼怨言。
她當時把這話跟女兒提了,女兒是滿口願意的,只是想等孩子們再大一些,再把這事兒定下來。劉氏為此也去了一件心病,可等兩個孩子都大了,她再提此事,女兒卻開始支支吾吾,每次一提到婚事,便把話題扯到別的事情上去。等何錚中了秀才之後,她便絕口不提兩家婚事之事了。
劉氏為此很是氣惱了一陣子,她本是打算把大孫女兒瑩姐兒配給外孫的,雖說瑩姐兒比錚哥兒大了兩歲,可瑩姐兒性子穩重,正好能照顧性子有些跳脫的錚哥兒,可女兒遲遲不肯定下婚事,瑩姐兒的年紀也大了,她沒有辦法,只能給孫女另外相看了合適的人家。
這瑩姐兒的婚事一定下來,何劉氏便又帶著兒子上門了,且這一住,便在孃家長住下了,說是要等到明年秋闈結束,再回自己家去。
劉氏當然不同意,本想讓女兒趕緊回家去,可女兒一哭二鬧三求的,她也硬不下心趕女兒走,再者也是顧及外孫的面子,只能勉勉強強地讓女兒住了下來。
如今見女兒又想讓自己出錢給外孫考白鷺書院,便氣不打一處來,冷著臉問道:“我上次同你說的,丹姐兒和錚哥兒的婚事,你怎麼想的?”
何劉氏面上神色一變,立即低垂著眉眼道,“娘,我以前在廟裡問過菩薩了,廟裡的師傅說錚哥兒命裡不該早娶。”
這一句話下去,劉氏還能說什麼,心中只是越發氣惱,輕哼一聲道:“你倒是不願意錚哥兒早娶的,我看錚哥兒自己不是這個意思吧,他這些日子見天兒的就往阿鑫家跑,雖打著跟昂哥兒討教學問的幌子,可昂哥兒什麼水平,他們兩人能討教到一塊兒去嗎,我看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你這個當孃的,也該好好敲打敲打他,讓他把心思放到學業上來,別成天琢磨些有的沒的。”
劉氏這話已經說的很明顯了,何劉氏哪裡聽不懂裡頭的意思,臉色當即就不好看了,她前些日子也聽到了些風聲,當時就問了兒子,可兒子賭咒發誓就是去鑫三伯家請教學問,沒有旁的事情,她也是相信兒子的,只是叮囑他不要再去了,免得惹出不必要的是非,可如今母親都這樣說了,那看來是兒子同她說了謊。
何劉氏這下坐不住了,便起身說道:“錚哥兒這會兒也差不多該回來了,我去看看他,娘您放心吧,您說的話我記下了,您擔心的事兒絕不會發生的。”
劉氏臉色總算是緩和了些,點頭道:“錚哥兒這會兒既然不想成婚的事兒,那就好好唸書,若是明年真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