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太子這樣說,眾位將領面面相覷,有些被太子說服,卻又依舊不敢當真同意太子上戰場——畢竟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戰場形勢千變萬化、防不勝防,哪怕此次計劃幾近完美,他們也不敢保證能夠萬無一失。
最終,不知是由誰開始帶頭,眾人竟不約而同的將視線投向了安坐於營帳角落處、沉默傾聽的孟暉。
——經過這段時間的相處,所有人都能看出太子天不怕地不怕,卻偏偏對這位玄臻國師禮遇有加到……甚至稱得上惟命是從。哪怕明知國師從不參與軍事,但每次討論軍務,太子也依舊會將國師請來,似乎只要國師在場、又沒有提出反對的意見,他便能信心大增。
眾將領猜測,這是由於國師手段高深,能夠洞察天機、卜算兇吉。只要一項決議在他面前透過而被有被國師批駁,那就相當於這個決定十之八九都沒什麼問題,可以順利實施。
突然被眾將領盯住、猛然從神遊中回神來,完全不知道自己已經被當成吉祥物的玄臻國師:??????
環顧一週,孟暉沉默著看了看將領們懇求的目光,又對上太子渴望的視線,頓時感覺壓力山大。片刻後,他合上雙眸,不動聲色的拒絕發表任何意見。
眾將領大失所望,而太子卻眼前一亮,露出了一絲得意的笑容,彷彿在炫耀——你們瞧,國師果然是向著孤的!
然後,明日太子親自領兵的計劃,便就此一錘定音。
第二天一早,三十萬大軍兵分兩路,一路冒充急行軍後疲憊不堪、急需休整的隊伍請君入甕,而另一路則按照太子的計劃埋伏妥當,安靜等待匈奴人甕中捉鱉。
由於太子親上前線、率軍埋伏,坐鎮後方的便是那員經驗豐富的老將李將軍,以指揮權來說,他僅在太子之下。
李將軍率領幾十名護衛精兵與負責傳達號令的旗語兵,尋了處可以清晰縱觀戰場的山崖,時刻準備一旦情況有變,便立即修正計劃、臨陣指揮。
而孟暉在自己的執意要求下也與李將軍同行,身後則跟著那十八位已然被孟暉調教洗腦到唯他馬首是瞻的安國寺僧人。
一切的進展十分順利,匈奴人果然耐不住誘惑,對那一支「疲兵」發動了攻擊,然後被引入了早已佈置好的陷阱。
看著太子騎著戰馬、英勇無畏的在敵軍中左衝右突,每一次馬蹄落下,都會踩起一捧血花,李將軍輕撫鬍鬚,神色讚嘆:「老夫曾聽大將軍說,倘若太子殿下並非一國儲君,必然能夠成長為足以庇護江山一世平安的驍勇悍將。原本老夫還覺得大將軍言過其實,如今看來,殿下果然是天生將帥之才。」頓了下,他語氣複雜,「殿下第一次上戰場,表現便如此優秀,征伐間無半點猶豫遲疑,當真……」意識到自己接下來想要說的詞並非褒義,老將軍迅速將那句「冷血無情」吞了回去,轉而提起了自己,「想當年,老夫第一次隨父親上戰場,心裡可是又驚又怕,握著武器的手都在顫抖,只能一路隨在父親身側,受父親保護。」
站在他身邊的孟暉聽李將軍這樣說,微微一笑。他早已從太子那裡瞭解過軍中諸位將領的生平事跡,此時便順口反駁:「李將軍初上戰場,不過是十四五歲的少年郎,而殿下現在可已然加冠,心性膽氣自然與少年人不同。」
孟暉這一句話說不上是真正的誇獎,彷彿只是陳述事實,但他身份超然、金口玉言,僅僅只是淡淡捧上一句,便抵得過旁人吹噓數百句。
沒有人會不喜歡誇獎,哪怕李將軍主動以自己初上戰場時的狼狽表現襯託太子,但聽孟暉並未附和,而是出言寬慰,心裡也著實是美滋滋的。
這般閒聊兩句,山崖下的戰況越來越激烈,匈奴自知不敵,轉而試圖突圍。李老將軍沒有了交談的心思,一邊時刻注意匈奴衝擊突圍的方向,一邊示意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