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周詒端又提到給子孫買田置地的事。人老了,總想後事,事沒辦妥,心裡就不踏實。左宗棠知道,必須得有一個交代了,他就拍著妻子的肩膀,說:詒端,咱們商量一下,我看最好不買了,你想想,子孫比我強,要田地幹什麼?子孫比我弱,他能守得住?
左宗棠內心更深一層的考慮,是看出自己的後代中,還沒有像自己天分的人,那麼就走常人之路。天才有天才的走法,從&ldo;身無半畝&rdo;起家,清楚家族怎麼才能興起。何況,從苦水中泡出來的人,希望自己經歷過的,後人也經歷一下。
左宗棠考察三個兒子,左孝寬、左孝勛&ldo;性質近厚&rdo;,左孝同&ldo;天分頗優&rdo;。 他相信與其希望兒子中出一個有才幹的人,還不如出一個道德敦厚的人(&ldo;子弟得一才人,不如得一長者。&rdo;),左宗棠盼子的最高目標,就是希望他們都成為 &ldo;老實秀才&rdo;。他對下一代的擔心確實很多,&ldo;聰明者怕其沾染名流習氣,庸下者怕其沾染紈絝習氣&rdo;。
左宗棠是這樣安排自己的遺產的:他跟二兒子左孝寬交底(長子左孝威已去世),只拿出2萬兩養廉銀作遺產,三個兒子,每人5千兩;侄子左世延父親死得早,欠了一屁股債,給1千兩還債;再拿部分給自己買祭祀田地和墓地,剩下的捐給國家。
左宗棠清楚,子孫平安幸福,要靠自己開創。如果給得太多,像李鴻章那樣,藉由政府辦企業的洋務運動,將國家的錢基本都賺進自己口袋,給兒子留下2000多萬兩,後人成了紈絝子弟。
當然,也不能給太少,自己當年買秀才要108兩也拿不出,進京趕考還要倒插門得來路費。人窮志短,會錯失機會。
5000兩最合適,既不假唱道德高調,也不假裝以廉出名,而是實實在在:既可以解決後人衣食之憂,又讓兒子們無法&ldo;玩錢喪志&rdo;。到底是魚是龍,是騾子是馬,得靠自己。人可以拼自己,不能&ldo;拼爹&rdo;。
安排好了遺產,左宗棠也考慮自己身後名。
他很明確,自己要&ldo;一藝一伎之名&rdo;。
取得這個名的方法很簡單,自己努力做好自己分內的事,取自己該得的實在名聲。
左宗棠對待鄉親的態度,也很特別。從湘陰小地方幹成了封疆大吏,鄉親們聞風而動,隔三岔五找上門來,要錢,求找工作。凡是借錢的,只要說明困難,他覺得可以借,當場就給了,數目不論大小。只要是託他幫助找工作,一律沒門。他打發手下的人安排送回家。路費也不是一次給,在南京給一半,另一半要老鄉去武漢領。這樣就避免了老鄉拿到錢後逗留,亂花光了回不去。路費一般在50兩銀子左右,回家還夠花上一陣。人情與原則,都照顧到了。
左宗棠剛做浙江巡撫時,將8000兩平餘銀捐掉,但又不鼓勵別人學他,因為他考慮,其他官員生活未必像他一樣節省,如果家庭開銷大,則會入不敷出,而自己獨自霸佔一個清官的虛名,將其他官員都逼進了窘迫的境地。所以自己索取的和給予的都應該以人道與正義作為準繩,而又不能不近人情。(&ldo;應知取與皆當準之與義,而又不可不近人情也。&rdo;)
有一則小故事,能很清晰地傳達出左宗棠不取道德、文章虛名的人生觀。湘陰準備建一個義莊,以幫助那些鰥寡孤獨的人,擴充備荒谷,在災荒年自救,請左宗棠捐款。左宗棠當即委託李仲雲代自己送過去了。跟兒子談起,他不建議學自己。說:這是義舉,我分內應該做的。局外人有的說我做作,也有人說我清廉,他們都不知道我的心啊。[4]
做自己&ldo;分內應該做的&rdo;,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