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早在太子出征之前,他便已經明確告知秦二小姐婚嫁自由,以免自己沙場意外耽誤了她終身。這事,無論是他還是太子妃,都知道得很清楚。
可是為何太子妃要在現在這般緊張的態勢下,將秦家與他之間的默契挑明?
太子面色鐵青回到營中,啪地一下甩落了自己的馬鞭。
泰安聽完前因後果,覷著太子的面色猶豫道:&ldo;…你出征之前,雖曾言明放秦二小姐婚嫁自由,但也曾對裴小姐說過,要她留秦二小姐在府中繼續住,好繼續牽制秦家。&rdo;
她想了想,將心比心道:&ldo;若是換了我,突然間被皇后召進宮中,肯定會擔心宮外的秦二小姐如何處置。如果為了穩妥起見,將她一併接近宮中留在我身邊,不是就像你要求的那樣,牽制秦家嗎?&rdo;
太子一噎,扭頭看她。
這的確是泰安的想法,也是單純又魯莽的泰安可能會做的事。
可是裴安素,會做出和泰安一樣的選擇嗎?
&ldo;笨蛋。&rdo;他蹙著眉頭看她,&ldo;我許秦二良娣之位,是為拉攏秦家。我出征前放秦二自由,也是為了拉攏秦家。&rdo;
更何況…我連太子妃都不想娶,又怎會想娶她?
他心中想著,卻把這句話嚥了下去,換了方向繼續說:&ldo;…拉攏和防備,無外乎給一個蜜棗再當頭一棒,沒什麼稀奇。&rdo;
&ldo;可是當頭那一棒,是震懾又不是為了傷人。若是一棒子下去力道太過,傷了人,就不是拉攏而是結仇了。&rdo;太子輕聲說。
留秦二住在宮外的裴家裡,頂著閨中密友的名頭陪伴太子妃,雖則秦家與太子都知這是牽制,卻沒什麼大不了的。
對外低調,又於秦二小姐名聲無礙,不傷筋動骨,秦二出入自由,也不傷秦家人的心。
可是裴安素頂著太子妃的名頭,公然挑明未來良娣的身份,將秦二小姐接進宮中吃苦,在秦家人看來何止是防備,簡直是赤/裸/裸的人質和威脅!
更何況…秦家已經在宮中失去了一個活生生的女兒,又怎會忍受第二個女兒也進宮的煎熬?!
&ldo;你想想,秦寶林是怎麼死的?在哪裡死的?&rdo;太子提醒泰安,&ldo;再送秦二小姐進宮,日日讓秦老淑人憂心如焚,這不是打了秦家的臉嗎?&rdo;
京中訊息,太子一貫仰仗秦家提供。可秦家與太子書信往來,卻隻字不提秦二進宮一事,怕是已將接秦二一事算到了太子的頭上,以為這是出自於太子的授意!
太子苦笑。他苦心經營,與秦家近兩年的交好和信任,怕是被裴安素這一句&ldo;接進宮中&rdo;毀了個乾淨。
更何況…皇帝因秦寶林一事對秦家怨恨又忌憚,如今兒子羽翼未豐,卻打起了娶秦家二小姐進門的主意,又要皇帝如何看他這個太子?
太子想起這數月來,他父皇越來越冷淡和防備,以及朝中由中書令裴郡之掀起的一陣又一陣力挺太子的聲浪,隱隱約約意識到了異樣。
&ldo;也怪你沒說清楚。&rdo;泰安輕嘆,&ldo;怕是裴小姐誤解了你的意思,怕完不成你的要求,這才苦心積慮將秦二小姐接進宮。&rdo;
太子輕咳一聲,不置可否地點頭,思緒仍停在秦家數月來始終如一的書信和態度。
亡羊補牢,為時未晚。他想重塑信任,最該做的便是坦誠。
太子握緊拳頭,朗聲吩咐沙苑磨墨:&ldo;我要修書給秦家,無論他們相信與否,總要將前情後事講個清楚。&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