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9頁

駐守京畿的燕軍大營已嚴陣以待,只等待東宮傳來動手的訊息。

然而,太子苦心謀劃的這一場逼宮,卻從來沒能真正地實施。

早朝未半,駐守北疆的戍邊軍傳來千里急報,東突厥薛延陀部屬部僕骨叛亂已被頡利可汗阿咄苾平定,突厥大將哥舒海趁勢西征,於去歲年初,成功收復西突厥失地。

東西突厥終于于顧利可汗叛亂三十年後,再度統一為突厥一國。

突厥國力大增,阿咄苾和哥舒海嘗到甜頭,決意乘勝南下再徵順州,完成兩年餘前未能完成的,伐燕大業。

&ldo;…焚燒官府,劫掠聚邑,順定二州相繼失據,太守被俘…&rdo;太子手持戰報,面色鐵青繼續讀,&ldo;順州守將,中郎王維重,於城破之時立於高牆,高呼羞見太子,自戕殉節…&rdo;

他閉上眼睛,再不能繼續讀下去,眼前腦海都是王中郎沉默又睿智的樣子。

再睜眼時,太子已一片清明,抬眼向上,與皇帝若有所思的目光對上。

兩人雖然一言不發,但彼此都從眼中看到了對方的心思。

父子兩人,想得都是同一句話:&ldo;外寇當前,這人,我是殺還是不殺?&rdo;

皇帝殺了太子,又能派何人領兵北征突厥護衛江山?

太子殺了皇帝,京中再無盧燕皇室…若是他北征突厥出了意外,難道真要將大燕江山拱手相讓?

殺,還是不殺。攘外,還是安內?

東宮中,太子親近的幕僚已經吵作一團,在長信殿中跪了滿地。

連秦老淑人都遞來手書,密密麻麻寫了整張信紙:&ldo;攘外必先安內。殿下當大局為重,萬不可功虧一簣。&rdo;

就連一向聰醒的李將軍也開口勸他:&ldo;殿下不可!臣等為了今夜起事忍辱負重,將朝中局面拱手相讓,眼看大事將成,殿下卻在此時退縮…實在非明智之舉!&rdo;

太子輕嘆:&ldo;你只想過我事成,可曾想過若我事敗被誅,朝中還有何人能北征突厥?順定二州百姓,和我燕軍戍邊枉死的冤魂,靠誰來平復?&rdo;

朝堂上,他與皇帝對視那眼,轉瞬之間已彼此都有了默契。

突厥來勢洶洶,陳家舊將卻在之前的政鬥之中被清理完全。

皇帝需要人帶兵北征,可靠的人選,怕是當真只剩了太子一人。

皇帝不會選擇在此刻和太子撕破臉。

可是機遇千載難逢,若是錯過,太子心中也沒有把握,下一次是否能夠再營造一場針對皇帝的滅局。

&ldo;殿下…三思啊!您北征在外功高震主,朝中又無人接應,若是今夜不動手,待到出征之後怕是再無機會。&rdo;李將軍仍在苦苦相勸。

太子抬起手,制止他繼續說下去:&ldo;我數萬精兵駐守京畿,是為了保家衛國民生社稷,不是為了替我盧睿沽名釣譽。順州城內的百姓還在等著我,王中郎仍在天上望著我,你要我如何用數萬戍邊的燕軍,去攻打同為大燕軍將的羽林軍近衛!&rdo;

逼宮怎會不死人不流血?

可是突厥來侵,太子卻不願在此時浪費任何一位燕軍將兵的鮮血。

&ldo;就算我逼宮成功再遠徵突厥,京城中的朝堂,又有誰是我信得過的人?&rdo;太子說,&ldo;誰還能一心一意為大燕皇室打算?&rdo;

除了同為燕人的皇帝自己。

他怕,比誰都怕賠了夫人又折兵。

可是他又比誰都還要堅定…在皇帝並未打算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