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坐廟堂的男人們不見血的過招也好,百戰沙場的殘兵千騎血光四濺的廝殺也罷,卻總讓嬌滴滴的女子付出血淋漓的代價。
阿咄苾生父雖是東突厥顧利可汗,可是母妃地位低下,鬱鬱寡歡多年後早逝,他幼年時期著實吃了不少苦頭,直至弱冠那年南赴阿拉善,領了薛延陀部的老弱病殘,虛心求教休養生息,才慢慢壯大起來。
阿咄苾此生執念,大約都於&ldo;父&rdo;&ldo;母&rdo;二字。
三年前,他趁著顧利可汗壽宴大醉,拿一根馬鞭將親生父親勒死,成功上位。
而他自立為頡利可汗後的第一件事,卻是揮師南下,攻打早逝母親的故鄉舊土。
&ldo;阿咄苾的漢話說得極好,對盧燕民情民俗頗為瞭解。兩軍對壘,他勸降的話語說得文采飛揚字正腔圓,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又有三年前突厥大軍入城不傷百姓不傷俘虜的舊例在,守城軍將的決心…怕是不比以往。&rdo;應先生斟酌著說。
太子輕嘆一聲,點頭:&ldo;難怪南撤的燕軍不足千人…怕是很多人城破時,都心甘情願做了俘兵了罷。&rdo;
應粵面上訕訕,不敢抬頭看太子:&ldo;兩軍對陣,王中郎亦很沉得住氣,弓弩在後長弓在前,擺好陣型嚴陣以待。&rdo;
&ldo;只是那突厥大將哥舒海親領重騎,從兩翼攻來,不為傷人只為破陣,馳馬奮擊眾亦齊力。王中郎勉力支撐許久,力殆回城重新佈防,做好了守城日久的準備。&rdo;
太子點頭:&ldo;哥舒海這事也怪不得你們,他是未嘗敗績的天縱奇才,東突厥近年來最廣為人知的將領,最初領兵一年時間便由名不見經傳的突厥弱旅,搖身一變成為頡利可汗麾下的猛將,不可謂不勇武。&rdo;
哥舒海比阿咄苾年幼數歲。兩人身世相似,相識又早,並肩作戰多年,感情甚是深厚。阿咄苾領薛延陀部崛起之後,四方徵戰未停,哥舒海十餘歲上便領了三千遊兵,被阿咄苾手把手帶上了戰場。
&ldo;瞋目橫矛,單騎突陣,性驍果而尤善避槊,殺傷不可勝數。&rdo;太子輕嘆,&ldo;以往順州傳來的歌謠,將他吹噓得天下無雙。&rdo;
何況哥舒海更為聞名的一點,是他樂善好施豪邁爽朗的性子。
&ldo;顧利可汗時期,兩國商貿往來十分密切,順州城中常有突厥人往來走動,哥舒海那時年少,取了個燕人名字,叫自己滿將軍。&rdo;
滿,蠻也。這樣坦然率性,倒也不失可愛。
&ldo;他那時才十幾歲,日日頂著一頭亂髮在順州城裡橫行,聽書喝酒逛窯子,路上遇見不平事,以拔刀相助主持正義為樂。&rdo;太子說著說著,口中帶了笑意,下意識地朝匿在他身後一隊親衛中的,著了男裝的泰安臉上看去。
聽起來,哥舒海其人,倒像是她一直想做的&ldo;遊俠&rdo;。
泰安果然露出了心馳神往的神色,極為艷羨似的。
太子在心裡苦笑一聲,搖搖頭繼續道:&ldo;聽聞他某日在花樓裡喝得酩酊大醉,淚眼婆娑走到了順州太守府前,痛陳順州太守為官不仁,城中百姓生活艱辛易子而食云云。&rdo;
其實順州一直富庶,太守為人亦尚可,哪裡如同他酒醉之後口中說得這般不堪?
太守氣得幾欲吐血,可這哥舒海偏偏又是突厥兒郎,還與薛延陀部首領阿咄苾私交甚篤,打不得罵不得殺不得。
太守就是再為不滿,也不敢在太歲頭上動土,只能咬牙忍了下來。
哥舒海猶嫌不夠,乾脆從街邊店家要來一柄碗口大的毛筆,提筆就在太守府的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