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策將案冊捧了下來,眾人趕緊圍著他爭相觀看。
原來十五年前,沈元的父親是一個打棉花的工匠。憑著祖傳下來的好手藝,沈父打出來的棉花是地方上口碑最好的,又輕又鬆軟,拿來做棉被和棉衣都十分暖和。靠著這門手藝,足以讓沈父和沈元兩父子餬口過日——那時,沈元只是一個七八歲的孩童。
一日,沈父接到了一件重要的活兒。地方上的陸員外因買了兩斤上好的精棉花,要用來做棉被。因精棉比普通的棉花價格昂貴許多,陸員外一直不肯將其交給平常的工匠。年近嚴冬之時,他打聽得沈父的人品厚道,手藝又佳,便找上門來央沈父為他這兩斤精棉打鬆了,又許以兩倍的報酬。
沈父見了這一宗大生意,如何不肯接?又知客人對他的信任,就格外地上心。定好了取貨的日子後,他便每日仔細地打起這趟棉花來。他見這趟精棉的質量確實好,又見自己兒子的舊棉衣已經不成樣子,一點都不保暖,便也去買了一點精棉回來,給沈元做了新的棉衣。
轉眼已經到了取貨的日子,陸員外看著這一床鬆軟的棉花,對沈父的手藝讚不絕口,滿意得很。行內規矩是打棉花前後俱要上秤,以示公道。誰知沈父將打完以後的棉花擱上秤時,卻少了整整二兩!
這下子,陸員外不幹了,揪著沈父叫喊起來,說是偷了他的棉花。沈父見自己被冤枉,也就急了。兩人正爭執之時,鄰居們聽到響動,都出來了,圍著沈家的門口議論紛紛。
有好事者便說:“你們在這兒爭也無用,怎麼不到衙門報個案去?”
一言點醒了陸員外,他朝周圍拱手說道:“如今坐堂的是包青天包大人,必能為我討回個公道,各位街坊都為我作證,這打棉花還打出個賊來了!”說罷,他揪了沈父怒氣衝衝地往開封府而去。
包拯聽罷二人的供詞,一個堅持說對方偷了棉花,一個賭咒發誓說不會做這等事,一時也難以決定。他略想了想,便讓衙役到沈家去搜一搜,看是否能尋出遺失的棉花。
待衙役回來報時,他們翻遍了沈家的屋子,都沒找到那被藏起來的棉花。再審沈父時,他急得捶胸頓足,堅持表明自己的清白。包拯心中奇怪,便帶了人親自去沈家檢視一番。
衙役們當著包拯的面,再一次仔細地將沈家翻了個底朝天,除了一些家常用具外,還真沒有藏起來的精棉。氣得陸員外雙腳直跳,道:“不是他藏了,難道我那二兩棉花會自己長腳走了不成?我與他素日無仇無怨,總不會平白無故地冤枉他罷?”
包拯撫須沉思之時,忽然沈父的兒子沈元穿了一件新棉衣,晃晃搖搖地走了進門。
陸員外一見沈元,眼前一亮,說道:“大人請看!這姓沈的家道如此貧寒,哪來的錢為他兒子做棉衣?那裡面裹著的,必定是草民的棉花!”
沈父忙道:“你莫要胡言!那確實是草民自己花錢買來的絲綿,請大人明鑑!”
陸員外哪裡聽他的話?他一步上前拉住沈元,當著眾人的面一撕那件新棉衣,只見潔白的棉絮紛紛揚揚地飛了滿天。
“大人!草民認得,這就是那失蹤的二兩棉花!”
包拯捻了一點沈元棉衣裡的絲綿,與陸員外的那一床棉花一比,果然是一模一樣的質地。
隨即有人將棉衣裡的棉花取出,上秤一稱,不多不少,剛好二兩。
人證物證俱全,沈父已是百辭莫辯,絕望地癱在地上。
40
40、【三】各人深夜議案情,三強齊聚開封府 。。。
雖然證據俱全,而且在眾目睽睽之下被陸員外搜了出來,包拯見沈父一副傷心欲絕的模樣,又看他不像是那等偷雞摸狗之徒,便暫未定案,允了三天時間,要沈父尋出證據來為他自己平反。誰知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