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閻崇年:“王在晉上任之後,對於遼東的形勢,估計過於悲觀。他認為:第一,已經失去的土地,不能夠再恢復。第二,關城以外土地,不必加以防衛。第三,要保衛京師,必先保衛山海關。然而如何防守山海關?……有兩種意見:一種是消極防禦,就是在山海關外八里處的八里鋪築城,增設重關,駐軍4萬,緊縮保守,以關守關;”'3'

點評:按照閻會長的敘述,王在晉是要放棄全遼,可惜王在晉當時卻在謀劃如何恢復全遼,而且宣告自己並非是以關門自畫:

王在晉題:“……今歲宜力修戰具,俟氣力全、甲兵備、糧糗足,明年伺奴之隙,疾趨廣寧,則廣寧可襲也。然必有復全遼之力量而後可復廣寧,必有滅奴之力量而後可復全遼,不然雖得之必失之。啟無巳之爭,遺不了之局,而竭難繼之供。故職之亟亟守關者,非以關門自畫也。”'4'

因此怎麼能說王在晉是因為想要放棄關外全境而所以固守重關呢?看來沒有調查研究確實沒有發言權。

創意指數:★★★★

雖然各位大能的分析可謂各有千秋,但其實只能證明一件事情,就是他們都不知道王在晉修築“八里鋪重城”的真正原因。

第四章 謊言背後有玄機

其實,王經略修築“八里鋪重城”的真正原因並不複雜,完全起因於一個區域性的戰術問題,那就是山海關修得有問題,而這個問題是個人都能看出來。

某日,王經略抱著不到長城非好漢的壯懷一登天下第一雄關——山海關,可登高這麼一望就傻眼了,一個勁兒的直犯嘀咕,心想這是誰的創意啊,有這樣修城牆的嗎?

古代城牆作為軍事堡壘一般對城外都有居高臨下的地理優勢,可是山海關卻反其道而行之,許多段城牆都修建於高嶺之下。

隨便派個兵站在這些城外的高嶺之上,就可以將城內情形一覽無餘,手裡若是多一把弓箭,一抬手就能射在城牆上,如果再要是架一門火炮,那城裡的守軍就得要找地洞鑽了(防炮洞)。

所以,王在晉怎麼看這城牆都像是給敵人設計的(奴有戰地,而我無守地),於是他特為此上疏陳情:

王在晉題關門形勢疏:“繚垣于山是為邊牆,而峰巒更高於垣數仞,賊如憑高擊下何能站立。左山右海之間中闢為關,乃歡喜嶺蜿蜒綿邈,緊抱關門,嶺高於城,張弧決拾,矢達城樓,登嶺下玻��懷薔≡諛恐小H艏艽笈冢�ボ�文苷詒巍!保�1'

在陳情談及此事時,王經略很形象的用鍋底來比喻了山海關關城的形狀'2'。此時王大人手裡本來就只剩幾萬潰兵了,若再被下到如鍋底一般的城池裡,那就好比是被扔到井裡等著人來落石頭。

介於山海關此時已經是退無可退的“衝邊絕塞”,必須保證萬無一失,所以這個問題必須解決,於是王在晉立即組織現場工作組進行會商。開始有人提出能不能在這些高嶺上修敵樓,王在晉想了想,給否了,因為這些孤立在城牆外的敵樓很難自保,一旦被敵軍佔據了,那可就真成敵人的樓了。

大家想來想去,別無他法,只有再修一道城牆,將這些高嶺收於城牆以內才能保險,這就是“八里鋪重城”的由來'3'。

這個方案一出爐立刻獲得了兵部尚書張鶴鳴、薊遼總督王象乾的支援,《三朝遼事實錄》上記載如下:

視師尚書張鶴鳴題稱:“……近經臣王在晉與督臣王象乾議在八里莊東築城,尤為桑土至計。”'4'

此時,這位在山海關視師的張尚書出來喊了一嗓子,本來也就是表達個意見,但沒想到的是卻又引發了另外一樁公案,不過那是後話,待會再說。

由於“經、督、樞”三巨頭的一致同意,所以這個方案很快被付諸實施。首先是作出了預